第62页

    “师母,您也喜欢吃油豆腐啊?”

    见沈骄认识这菜,贺夫人有些惊喜,“是啊,这是我家乡的家常菜,很好吃的,你尝尝。”说完,给对方夹了一个。

    和楚御做的,味道有些不同,rou馅里有些脆脆的颗粒,带着点甜味,但也非常好吃。

    饭后,沈骄陪贺蔺启下了盘象棋,最后沈骄在贺蔺启的驱赶下回到了学校。

    记忆力好,是楚御的一个优势,看过一遍的东西,他基本上能记住关键部分,要是细细研究过,那么他在几年后依然能复刻出来。京市研究所是华国最重要的研究所,而研究所的所长及核心人物有权查看一些核心资料、历史资料。

    现在楚御正在画的图纸,是人造卫星的图纸。每一个部件需要的材料,其中主要材料需要用到钛合金,铝合金,玻璃钢。而之前最棘手的钛合金已经生产出来了,接下来只要一步一步的组建就好了。卫星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其重要程度远远比人们想象的要重要的多。

    楚御喜欢运筹帷幄,如果一个国家的信息会被别的国家监控,那么对于楚御来说他是不好发展的,对于他而言,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国家的信息。他希望有一天在电话里可以无所不谈,不用在特意找词替代,战战兢兢。

    画完最后一个关键部分,楚御拨通了秦义的电话,“秦秘书,到我这来一趟好吗?我有急事找你。”

    “好的,我两分钟后就过来,你稍等一下。”

    两分钟后,门被敲响了。

    “请进。”

    秦义一进来,就看见楚御正在收拾文件袋。

    “秦秘书,麻烦带我去见郑临儒先生,我有很重要的事想跟他面谈。”

    被对方正式的语气怔住,不过好在秦义很快反应过来了,“好,我马上安排。”

    郑临儒看完了楚御的手写资料,手有些抖,最后只说了一句话,“国家将全力支持你,放心去做就行了。”

    后来楚御身边明里暗里多了很多人,他们把楚御的安全放在了第一位。

    回到研究所,楚御让秦义帮忙查了沈骄他们那栋楼的电话,拨了过去。

    宿舍里,沈骄正在整理东西,今天从贺蔺启那回来后,他去了一家百货商店,买了很多特产。他的行李不多,一个单肩包,一个行李包。单肩包用来装书,行李包用来装特产。刚打算把东西放进行李包就听见门外传来宿管大爷的声音,“203的沈骄在不在?有人打电话找你。”

    大脑还没反应过来是谁,人已经跑了出去,下意识得反应,最能体现出内心的波动。

    “大爷,我就是沈骄。”

    老大爷见人来了,连忙道,“楼下有人给你打电话,还没挂呢,快下去接吧。”

    话音刚落,沈骄就跑下了楼。平常要走一分钟的路程,今天可能只走了半分钟,接电话时还有些喘,“喂?”

    听到沈骄有些急促的喘息声,楚御有些心疼,“是我,楚御。怎么喘的这么厉害,跑过来的?”

    “没有,刚刚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嘴里含了颗糖,刚刚一不小心咽下去了。”沈骄没说谎,只是他是跑的时候把糖咽下去了,不过幸好没卡住。

    楚御没信,但也没戳穿他,“那下次吃东西的时候注意点,别在噎了。”

    “嗯,好,我记住了。”

    “你是明天的火车吗?”

    “是的,明天早上八点的车。”

    “那我到时候去送你。”

    沈骄很心动,但理智还是告诉他,对方很忙,“不用,我自己回去就行,而且我带的东西不多,很方便的。”

    沈骄说完,电话那头很久没传来声音,就在沈骄想再说点什么的时候,听筒里再次传来了男人的声音,和往常有些不同,很正式。

    “沈骄,你想不想我去送你。”

    如果说刚刚还在犹豫的话,那么现在,犹豫不见了,“想。”

    电话那头传来两声轻笑,“下次,想要什么直接跟我说。”

    “好。”

    张清和王旭是京市本地的,他们想留校一段时间,过段时间再回去,而蒋正楷打算先休息两天再走。考完的第一天,沈骄谢绝了室友的帮助,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六点半,楚御沐浴着朝阳等在楼下。

    因为有行李,楚御没骑自行车,接过沈骄手里的行李,两人到外面找了个拉车师傅。

    七点二十,到了火车站。

    两人在外面找了条长椅坐了下来。

    两人刚见过不久,确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但安静坐在那,两人也不会觉得尴尬。

    七点四十,楚御把行李递给了沈骄,“去吧,进站吧,该检票了。”

    沈骄看着火车站外,有许多人在拥抱告别。走上前,拿过了楚御手里的行李,“那楚御哥,我走了。”他还是有些胆小,下次,下次见面他一定会抱住楚御的。

    “嗯,一路顺风。”

    楚御待到了八点整,八点过后才离开,仔细想想,其实也不久,两个月而已,很快就过去了,和平常一样。

    火车上的沈骄,看着窗外一直后退的风景,看久了觉得眼睛有些干涩,有点酸,把东西收拾好,睡下了。眼睛看久了有些涩,他需要休息一下,一觉醒来说不定就到家了。

    窗外的风景一直在变化,却少了一个欣赏它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