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

    她这话说得都是一些吉祥话,可是听起来却又耐人寻味。只有老谋深算的老太太好似听不懂似的,满脸慈笑点着头:“修瑾和秀慧是好孩子,天资聪颖,我可就等着了。”

    台下两个孩子到底还太年轻,听不出话音未尽的意思,原本板着不高兴的脸也咧开了嘴,只有沈玉成和陈如雪阴沉下了脸。

    正好人来齐了,沈玉姝为了缓解这突然安静下来的氛围,便让流云拿出一个锦盒过来。

    沈玉姝接过,双手捧着递给老太太:“娘,这是二两养生茶,您平时便让嬷嬷泡着给你喝,养养精神总是好的。”

    “养生茶?可是前阵子闹得京城沸沸扬扬那个?”沈玉成正好在一旁听到,惊问道。

    沈玉姝弯着一抹笑点头道:“大哥,便是那养生茶。”

    老太太虽然久不出门,但还是听说过这养生茶的名头:“这茶我倒是听过许多次,如今倒是第一次见。玉姝果然是最疼娘的。”到了这个年纪,老太太最喜欢的便是子女的用心尽孝。

    倒是沈玉成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大胆猜测,不知不觉间说了出来:“莫非,那沈氏茶庄是meimei你的?”他原先看到沈氏茶庄时也没有细想,因为根本不可能。

    如今倒是由不得他不多想了,他又看向自己的娘,如此说来,那沈氏茶庄可是昌平侯府给出去的陪嫁呢。

    这话一出口,陈如雪也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沈玉姝直言不讳道:“是我的,前阵子从古方中偶然发现这养生茶的炮制方法,便做出来拿去茶庄那边卖了。”

    沈玉成明显是不相信的,若那古方当真那么容易获取,这世上又哪里还会有穷苦之人?

    老太太倒是没有任何怀疑,分外高兴:“咱们玉姝当真是有运气,旁人得不到的古方让你得了,定是老天开眼,佛祖保佑。”

    她这话把功劳归于佛祖,也是在宣告着,这秘方是沈玉姝自己该得的,与昌平侯府无关。

    吃完午饭后,老太太挥手让所有人都回去,只留了沈玉姝和傅青璇在她屋子里。

    沈玉成和陈如雪走出老太太的院子,陈如雪带着试探询问道:“你当真信了她那说辞?”

    第26章

    沈玉成阴沉着脸:“我就怕是她们俩一唱一和,娘一向把玉姝放在心尖上宠。”当年的百里嫁妆,有昌平侯府的,也有老太太自己的嫁妆的一半。

    老太太自己的嫁妆当年一分为二,一份皆是田地和住宅,给了他;一份皆是不景气的铺子,给了沈玉姝。他当时还在想,娘终究是在乎他这个儿子的。

    想到这里,往日的母子温情此刻如泡沫般破碎,沈玉成早已认定,是老太太留了一手,把那最有价值的养生茶等秘方给了沈玉姝。

    陈如雪在这方面一向是维护大房的利益的,一下子也明白了夫君话中未尽的意思,不禁埋怨道:“这老太太也真是的,她怎么不把整个昌平侯府都陪嫁过去?”

    那头屋里只剩下老太太、沈玉姝和傅青璇,就连丫鬟也都全部挥退下去了。

    老太太拉着傅青璇的手,递了方才让嬷嬷拿过来的锦盒给她:“阿璇,这是外祖母的玉镯,你且收着,如今也是个大姑娘了,可得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傅青璇看了沈玉姝一眼,见她点头,这才接过锦盒,挽住老太太的手轻轻晃道:“外祖母,你怎么对阿璇这么好?阿璇好喜欢你啊。”近乎呢喃的声音,却是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若说来自长辈的疼爱,傅青璇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外祖母,有什么好的都留着给她,自家祖母未曾给到的疼爱,外祖母给了。

    沈玉姝看她这神态哪能不知道她的小心思,原著中在傅青璇父母双亡、傅府落败后,是老太太不顾一切把傅青璇接来昌平侯府,教她人情世故,替她寻求姻缘,是此后傅青璇唯一的温暖。

    所以她愿意花时间孝敬老太太,不只是因为替代原主的责任,更是因为老太太对傅青璇这份纯粹的好。

    沈玉姝笑着打趣道:“娘,你看阿璇这红透的脸,怕是羞红的呢。”

    老太太满目慈笑,这回是真正放开怀地笑:“你这孩子,阿璇可是随了你,特别爱这些玉镯首饰。”

    傅青璇打开锦盒一看,是成色特别好的玉镯,却又不是老人家那种庄重的碧绿色镯子,是少女般青翠的镯子,该是外祖母新得的。

    沈玉姝也看到了,笑意渐深,老太太对阿璇的这份心,毋庸置疑。

    聊着家长里短,过了许久,老太太道:“阿璇,你在这屋里陪我这老太婆久了难免闷,叫个丫鬟去府里走走吧,如今梅花开得正好。”她轻拍了拍傅青璇的手。

    沈玉姝知道,这是有体己话要与她讲,她点头跟傅青璇说:“阿璇去看看梅花吧,如今正是赏梅的好时候,娘以前最爱去的便是那梅花林。”

    傅青璇顺从道:“好,早就听说过这里梅花最为好看,如今赶上了好时候,自然要一睹为快。那外祖母、娘你们慢慢聊,我先出去一趟。”

    待到傅青璇离开后,老太太这才低头叹息:“你说这好好的,今年姑爷也没能回家过个年,一个人在外头还不知道有多艰苦呢。”

    沈玉姝没有想到老太太一开口说的是傅远的事,她尽量用原主的语气道:“他不回来更好,我自己一个人过得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