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定安女帝在线阅读 - 第258页

第258页

    君子六艺,礼乐很是重要。

    而学习音律往往吃钱,能有义塾免费教学,于平民来说,是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开销,提升了他们科举中第的可能。

    梁城有卓露绛配合,事情办的还算顺利,薛岑竹在南方也勤恳开工,应该可以在汛期到来之前稳定住南方的局面。

    薛满堂和薛岑竹安定好后,都给宫中送了信,沈罗珏拿到信后,心中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只是之后她还要cao心更多别的事。

    防水做好后,接着薛岑竹去做防火就是了,她现在是沈罗珏手底下最好用的一块砖。

    比起那些眼前看不见的危机,眼下更大的问题还在困扰沈罗珏。

    那就是有关丈量土地和解放农奴的事情。

    沈罗珏当然不可能上来就宣布要废除奴籍,君不见在接近现代社会时,解放奴隶都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无数人的牺牲,才能引起整个社会的大变革。

    在古代废除奴籍,就等于老寿星上吊,活的不耐烦了。

    但是奴籍不能马上废除,农奴还是可以解救的。

    因为在现今大庄存在的“农奴”大多数本都是有田地的普通农民,后来他们卖了祖宗田地,又卖了自身,这才变成了农奴。

    这一部分美名其曰佃户的农奴隐藏在大庄每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如果能解救他们,会很好的解决日后大庄的用工荒问题,增长的人口可以耕种更多土地,释放出来的生产力可以帮助大庄更上一个台阶。

    可是沈罗珏需要一个借口,才能去动这片土地上最为根深蒂固的毒瘤。

    她想了许久,任何借口好像都不足以让她兴师动众,剑指天下地主。

    在沈罗珏思想陷入死胡同的时候,还是听雪点醒了她。

    四月份的某一天,沈罗珏又穿上了外出的衣服,打算出去走一走,她实在是被难题难得够呛,十分需要新的灵感。

    这次时间赶得不合适,秦九龄在宫中,得知沈罗珏要离开,秦九龄直接来拦人,左一句外面人多口杂,右一句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势要打消沈罗珏外出的危险想法。

    她本意是好的,但对于沈罗珏来说,未免有些太过令人窒息。

    她千辛万苦当上皇帝,可不是为了在皇宫蹲大牢的。

    于是她提出让秦九龄跟她一同出宫,秦九龄想了下,还想拒绝沈罗珏。

    然后被听雪瞪了一眼,还被听雪呵斥了。

    这还是听雪第一次在沈罗珏面前对昔日熟悉的友人发脾气,秦九龄关心则乱,本意是好的,但她面对的不是一个犯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要说京城,陛下想去哪里都去得!秦统领,你是禁军统领,唯一职责是护卫陛下安全,而不是为了让自己不必直面敌人,就将陛下困在宫中!”

    秦九龄被听雪说的脸上一红,不是生气,而是有些羞愧。

    她拦着沈罗珏的态度,确实有些过了。

    不像是在担心沈罗珏,更像是要将沈罗珏困在皇宫,以让自己高枕无忧。

    认识到自己态度过于极端,秦九龄干脆的行礼道歉,诚恳的向沈罗珏承认错误。

    “陛下恕罪,臣关心则乱,让陛下受了委屈,请陛下惩罚!只是出宫一事事关重大,万不可随意出行,至少要带上几个禁军护卫左右,再让玄甲卫于暗处保护才是。”

    秦九龄说的随意出行,是指上次沈罗珏和听雪偷摸溜出宫的事情。

    她回宫的时候知道沈罗珏偷偷出去,吓得三魂丢了七魄,这才导致她现在过度紧张。

    “你是尽忠,何来罪过?我没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倒是你们的话提醒了我。”沈罗珏说着,脱下身上刚刚换好的麻衣,“行了,我不走了,我要去拟旨!”

    秦九龄和听雪面面相觑,不知女帝又想到了什么。

    听雪上前帮沈罗珏更衣,问道:“陛下要下旨?真不走了?”

    “不走了,你说的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的土地上发生的事,就该让我管,不需要任何借口。”

    第144章 .下手不留情需得杀伐果断,不可心软……

    出了乐籍改动一事后,大庄的官员满心以为他们的女帝能消停一段时间。

    事实上第一个月确实如他们所愿,虽然《民报》将乐籍改动一事传到了大江南北,闹得沸沸扬扬,但并没有发生其他让他们头秃的事情。

    接着,女帝似乎开始对南方的水灾上心了。

    她派了官员去南方修建水坝,即使那些南下的官员在大多数京官看来,都不合格,尤其是领头的两位女官,他们先前都没见过这两个人!

    想着女帝在为国为民的事情上向来靠谱,想必此番也不会任人唯亲,京官们这才没上来就乱喷。

    可当他们眼神都盯着南下的官员们时,女帝突然又颁发了一道旨意,并且还没走中书省,直接就下发了!

    最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谕旨上的内容!

    “臣斗胆一问,陛下为何要丈量土地,重新归民入籍?这将会耗费大量没有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属实得不偿失啊!”

    沈罗珏抬头看了眼说话的人,她放下手上写着相似话语的折子,感叹一句,“朕实在没想到,竟会是尚书令你第一个来当面劝朕。”

    朱尚书令心虚的低下头,躲过女帝那双看清一切的眼睛,“臣,惶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