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都市小说 - 七十年代塑料夫妻在线阅读 - 七十年代塑料夫妻 第36节

七十年代塑料夫妻 第36节

    但是危急关头,她能站出来,甚至比起咱们经过训练的士兵也分毫不差!这固然有她本人就比较优秀的原因在,但更多的我认为是林青禾同志身上有一股正气!

    这股气,她有,咱们每个当兵的人身上也都要有!

    ……

    最后,让我们再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送给这次每一个帮助抓到人贩子的英雄们!”

    林青禾还被要求上台发言。

    好在她之前在省报和省妇联一起去做宣传活动的时候见过这样的阵仗,这会倒也不是很怯场。

    表彰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江文睿突然和余书年一起上门了。

    然后林青禾才知道,原来余书年是想要请她去军报记者部的。

    “青禾同志,我看过你之前的文章。你对中央下达的精神领悟得很不错。难得可贵的是在被框定的范围内,你的文字感情真挚,很能让人共情。你知道的,现在这时期,文字是很敏感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到我们军报来?我听说你们现在是打了随军申请的,对吧?

    余书年的出现对青禾和向阳来说,都像是一场及时雨。

    林青禾当然愿意了。

    于是在商定了下周一正式报道后,随军唯一的问题也被解决了。

    ……

    连着下了几天的绵绵细雨,终于放晴了。秋日里天高云淡,舒朗气清。

    这天,一大早卢向阳就带着林青禾坐了通信连去市区的车。

    林青禾还特意带上了相机。这相机还是之前在省报给配的,带来了京城还没有机会还回去。她想着今天自己用了就算的上是公器私用了,到时候还的时候还得要记得给补胶卷钱。

    他们准备买辆自行车方便林青禾上下班,再去百货商店其他柜台逛逛。

    他们一到市区卢向阳就想直奔百货商店里卖自行车的柜台。林青禾却想买辆二手的,虽然是为了省钱,但这也是因为这时候东西质量很好,二手的也不会差。

    卢向阳拗不过林青禾,两人只好去了潘家园旧货市场。这里不仅地方大,而且东西也还真不少呢!

    林青禾他们很快就选好了一辆还有七八成新的凤凰自行车,只花了100元,比之前在铁原百货商店买的少了60块钱。

    两人又逛了一会,买了个收音机,卢向阳还看中一个红色漆木梳妆台,想要买给林青禾。

    好在上回他上交存折和零钱的时候,林青禾只收了整的,那些零零碎碎的都留给他没要。不然这会卢向阳就算是想买,也还得先和林青禾要钱。

    从旧货市场里出来也差不多是吃午饭的时间了。把东西都绑在自行车上,卢向阳就带着林青禾往老莫西餐厅去。

    这餐厅还是以前他听纪红卫提起的。纪红卫和徐莹都是老京城人,处对象的时候纪红卫就老带徐莹去吃老莫。

    两人都是第一次吃西餐。

    老莫西餐厅的大门是一个暗金色圆环形的旋转门,门上的墙壁是个半圆形的,写着“莫斯科餐厅 1954 ”下头还有一排俄文“mockba pectopah”。

    进了门穿过台阶就来到餐厅,餐厅灯光通明,天花板上是镀金的水晶吊灯,还有四根金色的雕花大柱子,整个餐厅金碧辉煌。和外面灰扑扑的建筑比起来简直像两个世界。

    他俩刚走进餐厅就有穿着衬衫和西装背心的服务员过来招待他们,将他们引到空桌子上去。

    卢向阳之前听纪红卫说过,以前来这吃饭都是需要专门的餐票的。直到和隔壁毛子交恶以后,他们国家的服务员和厨师都撤走了,来这儿吃饭也不再需要票。

    点菜时,两人听了服务员的推荐,林青禾点了招牌菜罐焖牛rou和奶油蘑菇汤,卢向阳点了大虾沙拉和法式炸猪排,又还点了一份冰淇淋带巧克力少司。

    沙拉3.4元,蘑菇汤0.9元,牛rou1.6元,炸猪排1.6元,巧克力0.5元。他俩这一顿饭花了8块钱,在这个工人平均工资三四十的时候,不可谓不多。

    餐具送上来的时候,竟然都是银的。林青禾和卢向阳都是农村娃,两人面对这铺着黄色桌布和红色餐垫的餐桌都有些惊讶和胆怯。

    看了眼其他桌子的客人,两个土包子学着慢条斯理地吃起了彼此人生中第一顿西餐。

    “这味道好像在喝牛奶哦。”林青禾尝了口奶油蘑菇汤,奶味浓郁,口感香甜。

    林青禾又小声说,“我感觉我俩好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卢向阳笑了笑,“那以后多来几次就习惯了。”他看让林青禾吃得挺开心的,但其实他不是很喜欢这奶味重的。反倒更加喜欢牛rou和猪排,林青禾笑他就是喜欢吃rou。

    不过话说回来人家这猪排确实炸得好吃,还给配了一碟子什么番茄酱。

    林青禾是第一次知道原来番茄也能做酱,滋味还不赖,酸酸甜甜的很开胃。

    她和卢向阳都很喜欢这个,她大概知道是怎么做的,还和卢向阳说回去就给他做。

    不过那炸猪排表面上的那些金黄色的碎粒林青禾实在吃不出来那是啥玩意。

    林青禾拿出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又请服务员帮她和卢向阳拍了合照。

    最后还是结账的时候,卢向阳帮着问了句服务员那是什么,两人才知道那个是裹完面粉又裹了层面包碎屑。

    对此林青禾觉得,难怪人家卖得贵。这又是面包又是猪rou又是面粉的,还放油锅里炸,成本大呀。

    开了回洋荤后两个人兴致都很高。说好以后每个月只要有空都要出来吃顿饭。

    来了首都这么久,这还是两个人第一次出来逛逛。接下来两人就从西直门骑着自行车去了tian/安/men广场。

    在广场上他们以城楼上的主席像为背景每人拍了照片,又好不容易才等到一个会用照相机的同志让他帮忙拍了合照。

    卢向阳说,他去想法子弄一卷交卷来,让林青禾尽兴地拍。

    于是林青禾就教了卢向阳怎么拍照。

    随后二人又去了公园。

    才踏进大门,林青禾就感受到了什么叫“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远远地就看见一片层林尽染的枫林,那火红的枫叶随风飘动像极了翩翩起舞的蝴蝶。

    二人又拍了不少张,离开的时候卢向阳突然想到他们结婚的时候战友张鸣也给他们拍了不少照片。就问林青禾那照片呢?

    林青禾心虚地避开他的目光。她还在公社中学的时候,张鸣就把照片送了过来。但是她一直没打开那信封。在卢向阳慢慢变得失落的目光中,林青禾愧疚之情几乎将自己淹没。

    “我回家的时候一定带来,我保证!我想和你一起看嘛,好不好~”要不是大庭广众之下,她都想挽着卢向阳的手摇了。

    卢向阳强压住想要上扬的嘴角,故作冷静地嗯了一声。他发现了,这小丫头就是吃软不吃硬。

    …………

    八月十五刚过没几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上工哨子就响了。接着林建党就敲锣通知父老乡亲们准备秋收。

    刚开始上工,林建党就把秋收需要用到的工具和牛棚的牲口分配到各个生产队。然后再由每个生产队的小队长负责分配到个人。

    养殖场那边被下放的人大多是年纪偏大的,于是林建党安排他们去赶牲口轧场;又有几个人去检修大队的地窖,那是将来要存放公粮的地方;大部分的人在地里收割,收割好的就放在旁边的垄地上,有人负责把那些一起送到大队食堂门前的空地上摊开晾晒。

    秋收对农民来说是一年中的大事,林青谷、林青杨、林青柳这种哪怕在县里上班的都放了秋收假。

    地里孕妇也不少,像杨素筠怀孕六个月也挺着大肚子在地里记公分。

    也很少有人会偷懒,因为公分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年底分粮分rou分钱分票可都是要根据公分来的,公分不够接下来至少半年都得挨饿。

    林青麦和林青苗是属于孩子组的,林青麦那边都是五岁以上十岁以下的,这一群算一公分;林青苗那边则是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这一群有三公分。

    林家和卢家这回秋收还是照例被分配到临近的土地。

    第一波大伙儿是先收的红薯。收红薯前得先割红薯藤,这红薯藤晒干了就可以在冬天给牲口们当饲料。刨红薯则算得上是技术活,一耙子下去不能伤害到果rou,不能坑坑洼洼的,这种的放不久。红薯是大多数人的口粮。因为这玩意产量大,晒干了耐放,有的人家还会去把它加工成红薯粉。至于大米高粱那些绝大多数都是要用来交公粮的,自己家能剩下的不多。

    秋老虎厉害得很,林家人都戴着林建国新用竹子做的斗笠。其实地里大多数人家都戴着斗笠,只是有的新,有的看起来到处是毛边。

    今年泉水大队的收成很不错,虽然抢收累人但是大伙儿脸上都喜滋滋的。收成不错,则代表交了公粮后,自家能分到会更多一些。

    红薯藤割完就会马上运去晾晒。等到晾晒的时候,连杨素筠这种计分员也要参与干活。她被安排到去晾晒场计分并且给晾晒红薯藤。这个需要晒得时间不长,等表面的水分基本被晒干了。就会被收到地窖里。

    金灿灿的晾晒场有条不紊地,晾晒的粮食一堆堆的摆的很整齐。晒好地就被抓紧了麻布袋里,放在一边。旁边还停着拖拉机和用牛、驴搭的送谷车。地里的被收割上来的粮食也源源不断地被运送过来。

    趁着粮食还在晒着,就开始分红薯了。分了后各家就可以处理,是晾晒还是磨粉。

    林青禾喜欢吃红薯粉做的粉条子,方秀珍就特意多磨了一些,准备等过段日子就给闺女寄去。她听张春梅说,卢向阳快过生日了。这个女婿向来不仅对她闺女,对他们老林家也都不孬,她想要给女婿寄点粮食再做双鞋呢。

    “林建国,你闺女又寄信回来了!”邮递员这时候是送半天信,参与半天秋收。

    “好勒,我这就过来。”林建国放下收谷机,略拍了拍身上的麦穗就从田里往路边走去。

    把信送到林建国手上,邮递员就离开了,他还得去其他大队。

    这封信正是之前青禾和叶楠溪一起去公社邮局寄的那封,写得也是告诉家人自己决定留下随军的事。林建国为闺女姑爷不用再分居两地而眉开眼笑,又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告诉隔壁地里的亲家,大伙儿都喜不胜收。

    尤其是张春梅,这小夫妻在一块了,她才能快点有孙子孙女呀。

    第33章 新单位   职业生涯重头再开始

    周一的清晨, 天还蒙蒙亮,连月亮都还浅浅的挂在天边。林青禾和卢向阳就起了床。

    今个儿林青禾要去军报报道,卢向阳打算骑自行车送她去上班。

    军报距离特战团驻地有些距离, 就算是骑自行车使劲儿蹬也得要三四十分钟。

    现在已经十月下旬了, 气温转凉。市区的路面上有了落叶, 路边的树上枝干逐渐变得光秃秃的。就连一早的空气里也开始弥漫着草木枯萎后的清香。

    天还早, 大街上人并不多。间或和他们擦肩而过的或是并向同行的基本都是穿着蓝色或灰色工人服的工人。

    京区军报是在一个两层高的小楼里。

    大门边有一个小岗亭,里头有个穿着黑色上衣的大爷。

    “你回去吧, 我自己进去。”林青禾对卢向阳说道。

    卢向阳今天穿了军装,肩上还有两杠两星的肩章。

    “好,下午我来接你。”

    林青禾朝他挥挥手目送卢向阳回去。

    她从挎包里拿出调任书,敲了敲岗亭的门。很快那大爷就开了门。

    “同志您好, 我是今天来报道的林青禾。这是我的调任书。”

    军报看门的王大爷,上下打量了一番林青禾。他是那种看着很严肃的小老头,对待工作也很认真尽责。接过林青禾的调任书, 他仔仔细细阅读后, 把调任书还给林青禾。才开开口道:

    “你进了大门先在待客区等会,你们主编张同志还没来。”

    “好的, 谢谢同志。”林青禾粲然一笑, 把调任书放回包里。

    因为担心距离比较远,所以林青禾来得确实比较早。这会一楼记者部一个人都没有。她在记者部对面的会客处往里看四处打量了下那间办公室。

    和省报的格局基本差不多。

    一扇推拉木门,上头写着“记者部”三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