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我在古代搞基建在线阅读 - 第125页

第125页

    最后一个建一个印刷工坊的事,印刷的事她也懂些,就是和纸一般,不清楚一些细节,其中困难技巧都需要大家一起攻克解决。

    这群小夫子们近些日子以来,也算是尽心尽力,顾月照便也想给他们些照顾,便道,“你们中若有谁先将纸和印刷研究出来,不仅可以当工坊的管事,还可以分得一成利。”

    他们到底年龄阅历不够,处事不够圆滑也易冲动,坊主之位是不能给他们的,但是,一个小管事之位还是可以许诺的。

    造纸和印刷这事她明日还会告诉所有人,支持大家一起发动脑筋搞创造。

    “今日晚了,你们先回家,明日我将在学校门口仔细给大家说如何制纸和印刷的事。“顾月照摆摆手,赶走了一众被太多消息砸得头脑昏沉的众人。

    第二日。

    今天正好是前段时日谷中考试出成绩的日子,小夫子们早就批阅完所有人的试卷,并按照顾月照教的分数制,统计完分数并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出来。

    为了让村民们能及时看到谷中若发布的消息,顾月照特地让人在学校门口做了布告栏,谷中凡有招工或者要事通知都会在此处张贴告示通知大家。

    这会正是刚吃完午饭休息的时间,听说成绩出了,众人一拥而上围住了布告栏,都想看看这次的成绩。

    纸的左边是名字,右边是对应的成绩,名字按照排序从头名排列到末名。考得好的不仅名字在最前头,便是分数那一列都用了过红色的朱笔标红,看着就威武霸气得很。

    考得好的出尽了风头自是风光无限,考得不好只觉钻进地里也难掩尴尬,特别是自家孩子小辈还扒在布告栏找自己的名字。

    怎么会有和自己的孩子一同读书识字,成绩还被自家孩子压一头这么人间疾苦的事情!

    顾月照和乌四娘就是在这会过来的,人群闹嗡嗡的,她远远的甚至能看到一黑皮男人因考得差,被自家年纪尚小不懂事的儿子羞羞脸的场景。

    很快有人发现了顾月照的身影。

    “东家来了!”

    “东家好!”

    “东家好!”

    顾月照一边向张贴这成绩的布告栏走去,一边笑问,“大家这次都考得不错吧?”

    还不待其他人有反应,有个清脆的童声从人群中传来,“姨姨,我考了满分!”

    稚嫩的声音里满满的得意洋洋。

    众人的目光向着发出声音的地方看去,只见一个扎着两个小辫的胖丫头扒着别人的大腿,从人群中露出个圆圆的脑袋来,眼睛亮闪闪的,笑出一对浅浅的酒窝,一副古灵精怪等待夸奖的小模样。

    哪些没考好的大人们一边觉得这女娃看着着实喜人,一面又更觉挫败,他们竟连一个五岁的小娃娃都考不过!

    “嗯,福妮很棒。”顾月照环顾了一下成绩单,总体成绩并不算理想,但她对这个成绩心里早有准备,所以也并不觉得失落。

    “没考好的下次继续努力,考得好的继续保持。现在我叫到名字的过来。”

    “甲等头名姚启华,乙等头名潘陶,丙等福妮,丁等黄翠儿过来。”

    四个头名中,有三个是半大孩子,只有潘陶一个成年人。

    福妮一听自己的名字,挤开人群蹦蹦跳跳的跑过来,“姨姨,这是要干嘛呀!”

    小姑娘一直跟着她学的知识,每次考试成绩都不错,没辜负她的教学。因为年纪小,所以教得也慢些,如今才学到和丙等村人的进度。

    顾月照摸摸小姑娘rourou的脸蛋笑道,“考得好的有奖励,各等头名一人半两银子的奖金,剩下的各等的第二名可找四娘领三钱银,第三名可找四娘领一钱银,便当是是我对大家认真学习的奖励。”

    嚯!这么多!

    “另还有件事告知诸位,谷中要建一个造纸工坊和一个印刷工厂,现我将如何造出这两样东西的技艺告诉大家,你们谁中若有谁可以先造出这二物中其中一样,便可当工坊的管事并得半成的利润。”

    小夫子们立马就发觉东家今日说的分成和昨日的不一样。

    知道她这是在照顾他们,心中温暖熨帖,纷纷下定决心要将东家所说的纸和活字造出来。。

    第69章 自从东家说谁先造出……

    自从东家说谁先造出纸或者印刷的便能当工坊的管事还能有分利后。村人们便和这两件事较上了劲, 晚上学习完也不闲聊拉家常了,就家家点着灯捣纸浆和刻反字。

    潘陶一家是最早一批进的青鹿谷,他家本是洛城外大果村村人, 却因灾民之祸成为了灾民。

    尽管北地大旱, 但身处南方的大果村除了雨水比往年少些,倒是不旱,百姓生活平和,安稳,与往年没什么两样。

    但突然有一天,一切都变了。

    潘陶清楚的记得, 那一天是立秋, 他们一家人齐心上阵, 总算把加班加点的把地里的粮食全部收了回来。

    正在一家人舒了口气之时, 村口来一家人。

    他们衣衫破烂, 身材枯瘦,仿佛一阵风便能将他们吹走。

    他们说自北方而来,家乡受了旱,老天一年没落过雨了,地里粮食绝收,活不下去了,这才收拾了包袱背井离乡南下讨生活。

    村口张阿婆怜悯他们一家, 给了些水和粮食。

    村长见人实在可怜,便准他们搭棚子住在村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