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页

    赵云启非但没有答应卫王的请求,反而派使臣快马加鞭赶到渭城,向梁玄表示,他可以不增援卫国,甚至还可以将赵国西部与梁、卫俱相邻的肃州和果城让与梁国,这样梁国的领土将连成一片,极具优势。

    只是赵云启有一个条件。

    他要宁久微。

    第45章 赵国使臣

    是日早朝,众臣没等到凯旋的何起,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赵国使臣,吕修远。

    崇德殿中,梁玄身着冕服高坐台上,庄重威严,如剑般上扬的双眉下,一双眼眸极其明亮,泛着清冷的幽光。

    台下文武百官分列左右,一男子携随从昂首阔步而来,步伐稳健,举手投足间尽是文人风流,正是吕修远。

    吕修远官拜赵国左丞相,其子吕弘英勇善战,年纪不过三十出头已是战功赫赫,没想到在这个时候,赵云启竟会派他出使梁国。

    “拜见梁王。”吕修远按照外交礼仪,俯身以手叩首向梁玄见礼。

    “吕大人请起。”梁玄虽身居高台,一双眼眸却是目光如炬,周身气势凛然令人生畏,吕修远的随从甚至不敢抬头相看。

    “谢梁王。”吕修远站直了身体,从容不迫地说道,“此次臣奉吾王之命出使梁国,所为之事有二。”

    “一是恭喜梁王,大败卫军。贵国此次非但没有发兵登州,而是趁卫国国内守军空虚直取其都城灵姚,逼得卫国不得不撤兵,贵国在卫军回防路上又安排重兵阻击,卫国死伤惨重。梁王当得是算无遗策,智计无双。”

    众臣闻言面色不由都舒缓下来,暗自点了点头,王上此决策实在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一开始连他们都被瞒了过去,只当王上派兵是增援登州,没想到王上居然有如此魄力,直取灵姚,梁国之兴指日可待!

    吕修远捋了捋胡须,继续说道:“臣此行还有一个目的,奉吾王之命向梁王报告一个消息。”

    “卫国日前已请求我国出兵增援,许诺献上卫西三城作为回报,同时承诺将二公主嫁给吾王为侧妃。”

    卫国被梁国打了个措手不及,卫王甚至没有发现梁国此次目的只在卫西三城,以为梁玄是要攻占都城灵姚,吓得连忙向赵云启求救。

    此次卫西三城必然不保,与其被梁国占领,不如主动献给赵国寻得庇佑,毕竟卫国向来与赵国交好,卫国大公主曾嫁于赵云启为后并生下一位公主,名赵南月。即使只有侧妃之位,卫国也要将二公主嫁给赵云启,再加上三座城池,看来是将宝压在了赵国身上。

    “既然卫国许下如此重诺,不知道吕大人此刻为何出现在梁国。”梁玄淡淡地问道。

    他曾对梁国攻卫后诸国的反应做过推演,也预料到卫国会向赵国求援,但这笔买卖并不划算,赵国没有出兵的理由。

    吕修远昂首而立,目光直视梁玄,朗声说道:“我国十万雄军盘踞在边境未曾离开,若我国出兵增援,贵国军队怕是会全军覆没!”

    “那么,贵国将要为此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梁玄寒眸若星,不怒而威。

    梁国在卫、韩边境陈兵十万,赵国若与梁军开战,必是两败俱伤,赵国付出的代价远大于能从卫国获得的,赵云启但凡理智尚存都不会选此下策。

    仿佛早料到梁玄会如此说,吕修远突然气势收敛,躬身说道:“梁王所言极是,因此吾王特遣臣至渭城与您商议一双赢之策。”

    “吕大人请讲。”梁玄沉声说道。

    “我国可以不增援卫国,甚至还可以将我国西部与梁、卫俱相邻的肃州和果城让与梁国。这两城物产丰饶,素来是我国的粮仓,肃州更是交通要塞,四通八达,吾王的诚意可见一般。”

    吕修远话音刚落,殿中瞬间鸦雀无声,群臣俱为之一震。

    梁国粮食产量并不高,因此对肃州和果城也是觊觎已久。此次赵王竟然愿意将两座如此重要的城池拱手相送,所图究竟为何。

    “赵王想要什么?”梁玄目露寒光。

    “吾王只要一人。”吕修远掷地有声。

    “何人?”有大臣忍不住问了出来。

    “吾王曾去陈国提亲,欲迎娶镇国公府宁小姐为后,不料阴差阳错宁小姐被送到了梁国,此次吾王只想请梁国归还宁小姐。”

    吕修远口口声声宁小姐,言下之意是不认宁久微是梁国王后。

    梁玄越听面色越阴沉,吕修远犹嫌不够,继续说道:“若梁国不肯归还宁小姐,赵国十万精兵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将梁军屠杀殆尽!”

    这赫然是□□裸的威胁,赵国不惜两败俱伤也要逼梁玄答应。

    场中气氛为之一滞。

    众人本以为梁玄定会震怒,谁料梁玄突然将手肘撑在椅子扶手上,笑了笑,问道:“赵王此举陈国可知?”

    赵国若是认宁久微为王后,又置陈闵姝于何地。

    关于这个问题,赵云启曾经问过陈闵姝,他知道陈闵姝其实更喜欢梁玄,若陈闵姝愿意,他可以将陈闵姝送回梁玄身边。

    可陈闵姝享受着赵国的优渥生活,如何肯再去梁国,陈闵姝知道此次赵、卫、陈三国联手设计梁国,更是不愿意在此时去梁国。况且赵云启向她承诺,即使娶了宁久微,位份也不会越过她,她永远是赵国最尊贵的王后,能压着宁久微一头,陈闵姝何乐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