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驾校百态
尽管小袁发出了灵魂之问,并且对瓶把剩下的啤酒吹干,以强调语气,但冬子总觉得,他宁愿相信爱情。 如果说他们的讨论很是高级,把爱情这事谈论到哲学的地步,有些钻牛角尖的感觉。但还剩下什么,却是现实的。桌子上剩下杯盘狼藉,冬子不得不应付这油腻的东西,用热火冲洗虽然很快,但手上的油脂,仍然很麻烦。 而小袁,却什么都没剩下,他跑到厕所一阵吐,好像要把胃吐出来似的。冬子给他泡了蜂蜜水,安顿他睡下,自己到了床上,一看时间,已经超过两点。 好在白天没事,看资料也是由自己掌控,并且,有咖啡提神,不把瞌睡,恐怕是上班的最低职业要求吧? 这段时间,冬子在驾校学习的进展很快。驾校是个流水席,来来去去的人,如河流一般。但这里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冬子看到了各种层次的人。 在这里,有公司的白领,还有利用假期回家期间学习的名牌大学生。还有底层的年轻人,有的想跑出租车,有的想搞货运。人们阶层混杂,但在此地,各种阶层都没用,师傅才掌控着一切。 这个驾校生意好,不仅是它能够保证业余时间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它跟交管部门的关系很好。一般来说交管部门对新学驾驶的人,上车学习时间有控制。一般不到两三个月时间,不考试的。但是,这个驾校,在学员学习时间上可以做假,管理部门也睁只眼闭只眼。 冬子终于又请了一次杨哥,以春节加班发了加班费共同庆祝为由。其实也是安慰杨哥,他刚被师傅骂了一阵。 他们师傅平时脾气是很好的,但是过完春节后,不知道哪根筋坏了,脾气突然暴躁起来,动不动就吼,声音还特别大,表情也开始变得增狰狞。 冬子有一次倒车移库时,少看了一眼后视镜,就被他吼到:“我怎么教的?没学爬就学走了?” 冬子只好抱歉地对师傅笑笑,没有反驳。毕竟,从小到大,冬子的性格,本身是柔软的。他倒车移库,已经很熟练了,只需要看一次后视镜,cao控就非常有把握。当然,明天就是去考场了,师傅不能得罪,万一他不给自己报名,岂不耽误时间。 而杨哥挨吼,只是因为看到师傅脸色不好,自己学得也不是很熟练,误把转向灯,打成了雨刮器,被师傅骂了。骂的时候,话还很难听。杨哥马上刹车,气冲冲地从车上下来,师傅也下车了,挑衅地问了一句:“想不想学,不想学,跟老子滚!” 都充老子了,这把杨哥惹火了。你是师傅不假,但我是交钱来学车的,按理论上说,消费者是上帝,你不就是会开个车吗?有什么了不起?杨哥当时的心态,冬子很是理解,但为了避免扩大冲突,冬子还是上前,拦下了,准备冲上去的杨哥。 杨哥找驾校负责人投诉,别人最后的解决办法是,给他换了一辆车,再不在那个组了。所以,安慰杨哥,成了冬子应该做的事。 “跟我充老子,我一脚都把他蹬爬!”杨哥跟着冬子来到烧烤摊时,杨哥还愤愤不平。 冬子劝解到:“杨哥,莫跟他一般见识。他从春节过后,人就变得不正常,原来态度还是很好的。估计啊,春节期间,家里有什么不顺的事,所以才这样的,哪个人没得点事呢?” “屁,我不晓得他们这帮子人?”杨哥说到:“原来人家把他师傅师傅地叫,埋下去的头,抬起来了,怎么,现在要吃人?” 这一段话,冬子不太理解,看着冬子的眼神,杨哥作了解释。他的父亲就是司机出身,所以,他还是有发言权的。在最近的这几十年,司机的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在人群中,相对而言,是一个持续的下降过程,人在走下坡路时,就会积累大量的负面情绪。 在二三十年前,私人是没有车的。车辆都是工厂或者单位才有的,那时的司机,可以说是最标准的技术工人。他父亲在他小的时候,总会给他们,隔三岔五地,带来各种好吃的水果与糖果。因为,他父亲当年跟领导开车,别人送领导的东西,总有他的一份。 后来,工厂经营差了,父亲下岗开出租,地位就明显下降。当时,杨哥已经读初中了。但最开始的骄傲还是有的,父亲出车前,总是把车子内外洗干净,戴着白手套,很正规的样子,当然,最开始,他的收入,还比工厂多些。 再到后来,会开车的多了,出租车面临各种竞争,生意也就没以前好了。再加上,私家车开始涌现,开车这门技术,再也没有竞争力了。不仅收入下降,工作强度被迫加大。而且,越来越被人瞧不起,很简单,挣钱少,又累,得了一身职业病。当然他没说是哪些职业病,毕竟两人已经开始喝酒吃rou。 经过杨哥这一说,冬子有些理解这位师傅了。按他的年龄,他已经四五十岁了,应该经历了这个下降过程的全部时光。也许在他年轻时,刚上车时,也是意气风发的,姑娘们也追他,同事们也羡慕。但是,到了今天,估计老婆也嫌弃他,挣钱太少。他们的工资,基础大概只有五六千一个月,如果学员学得快,他培训合格率及学员周转率高,那他还有一些不多的奖金。 为提高周转率,他肯定喜欢学得快的,学得快走得快,来的人也快,就提高了周转率。所以,从钱来考虑,他对学得慢的,心里有气,是自然的。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长期进入人生的下降通道,很让人难受。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大部分人都走上了人生的上升通道,就是在佛山最底层的农民工,那些临时来找工作的。他们大多数是农民出身。工厂的劳动强度虽然大,但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也强过农村。从收入上讲,农村一年干活的收入,或许抵不到他在工厂一个月挣的呢。 也许他们的收入赶不上这位驾校师傅的水平,但从低向高的进程,让他们很满足,所以,他们还是有朝气的。有希望的人生,才是快乐的基石。 由奢入俭难,人生的下降通道,如同鲁迅写的孔乙已,就是个悲剧。其实,仅就绝对收入而言,驾校师傅的收入不比他刚参加工作时低,甚至还高出几倍。但是,相对社会地位下降,让他有一种被剥夺的感觉。人人都在往上走,凭什么,我就越来越差? 这种怨气,如果渠道不正确,就会变成负面力量。在这一堆学驾驶的人中,冬子就听到许多报怨。说政府不友好的,说贪官太多的,说老师不敬业的,说商人太jian滑的,说邻居不道德的,说老板不仗义的。 总之,把自己的不舒服归疚于外部原因,这是普通人的做法,以取得心理安慰。其实,这种做法至少有三种错误。 想到这里时,冬子觉得,跟小袁在一起久了,自己说话也受他影响,变得头头是道来。冬子的笑,当然没躲过杨哥的目光。 “你笑啥?” “我在笑,那些整天报怨的人。我不是说人不应该报怨,但是,拿报怨过日子的人,肯定犯了几个错误。” “拿报怨过日子?”杨哥重复到:“有意思,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这种人,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自己努力起来,哪有时间和精力报怨别人?” “对,报怨其实有合理的因素,至少心理上好受些。当然,这个世界不公平,也值得报怨。”冬子强调到:“这就是第一个错误,报怨的前提不对。为什么呢?报怨的原因是不公平,或者说不合理。但是,世界本身就不是公平的,对不对?世界合理吗?这个理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哪个大师证明出来的?世界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哪儿说理去?你报怨的话,那么,如此多的细胞,为什么,偏偏只有你这个虫子,被生了下来?当一个人,就很幸运了,对吧?” 杨哥听到这里时,就已经没有怒气了,他笑到:“对啊,小陈,你人小,但见识不小。我们都是幸运的,更何况,我们吃烧烤喝啤酒,那非洲人看到我们,不羡慕得要死?” 杨哥递给冬子一串rou串,自己停下了吃的动作,想了想,说到:“其实,我们都有这种毛病,人人都有。凡是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人家要是得到了,就不舒服。凡是别人比自己强了一点,就骂别人的道德,好像越穷越光荣。他哪里是光荣,他只是没能力和机会而已。当然,我自己也这样,说不得别人。师傅骂我,对我有意见,估计跟前两天我吹牛有关。” “你吹了什么牛,我怎么没听见?” “你当时上厕所去了,我在车上,师傅也在。也就是我挂档时,总是把半离合与档位协调不好。于是,当时我报怨到:什么破车,我下步得买自动档的,起码在三十万以上那种,免得搞这离合手动的家伙,麻烦。当时师傅白了我一眼,当时说了句酸酸的话:没看出来,大老板嘛,还不要归我管?你要考不过,宝马你买得起,开不了!当时我还来了一句:又不是只有你一个师傅。这句话,估计早就把他得罪了,所以,今天的发火,是有原因的。” 他的自我检讨很正确。冬子想,假如我是那位师傅的话,也很生气。在你面前,我只有师傅这个优势身份,只有开车技术这个能力,居然被你嫌弃,唯一的尊严仿佛受到了践踏,怎么不怀恨在心呢? “你刚才说的第一点,是报怨不应该。那第二点呢?” 一个好的酒局,不是因为有好菜,而是因为有好言。碰到意气相投的谈话对象,真是下酒的好东西。所以古人说:酒逢知己千杯少。 “第二点,是没得用。你想,你不管报怨哪个,能够改变别人吗?改变社会还是改变环境?都不可能。” “对对对,兄弟,喝酒,你这话,我跟我公司的员工也说过。愿干就干,不干走人,少说废话,没用。” “第三点,就是没意思。本来报怨是为了安慰自己,或者说在别人面前,给自己的负面情绪找理由。或者是找道德上的优越感。但是,它带来的负面能量,除了让朋友讨嫌以外,还能有什么意思呢?比如,我在你面前,老是报怨,把你当树洞,说那些没意思的话,你喜欢?” “我又不是心理医生,况且,你又没给我钱,凭什么要听你的?”杨哥果然通透,不愧是老江湖,接话很得当。“假如说听你的情绪话,那么是朋友或者亲人了,你把朋友和亲人的心情搞舒服,你就好了?” 这一点,冬子还没想到,杨哥作了很好的补充。 “其实我的父亲,也是个爱报怨的人,我不怪他。毕竟,他经历的年代,三重压力出来,是个人,也受不了。报怨如同苦力劳动的号子,缓解一下心理压力吧。” 冬子好奇的问到:“不是只有工作地位下降的压力吗?” “还有两个,你没注意到。一个是下岗的压力,从国家保障的铁饭碗,到自己挣钱养家的泥饭碗,这就有天壤之别。过去条件再不好,城镇的,有工作,国家单位保障,与广大的农民相比,优越感是有的,足以安慰所有的不幸。” 冬子听到优越感这个词,好像有些熟悉。优越感与人生价值观与参照系有关,好像如同空气一样重要,没有它,你生命的意义将不好定位了。 “还有一个压力,就子女的压力。按以前的城镇户口人的模式,像我这样的,原来是可以靠工厂招子弟工或者街道安排工作来解决的,但后来改革后,我们的工作靠自己找,作为父亲,为我们的担忧,是天然的。” 也许杨哥年纪大一点,还听到安排工作的说法。以冬子这个年纪,根本没这个说法了。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冬子从来没为这事报怨过。 “所以,你看到的报怨者,最大的群体,大概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城镇户口的报怨比农村的大;第二个,过去有单位后来下岗的,报怨的比例比从来就没单位的个体户大得多。” 其实,冬子觉得他的理由并不充分。比如自己的母亲,就是下岗的,但从来没听过她的报怨。父亲单位效益不行,收入下降,每天睡四个小时,卖羊rou串,也没报怨过。冬子不知道,他父母这种优秀的品质,恰恰奠定了他优良的品格,那一种坚韧与顽强,是从小耳濡目染的。 所有的性格都来自于童年,而童子功,是最专业的禀赋。 再干一杯后,杨哥叹了口气说到:“就是最亲的人,也受不了。我老婆,就喜欢唠叨,报怨我这没做好那没做好。怎么办呢?我只有听到,谁让我是她老公呢?所以,有个名人说得好:幸福的家庭有个条件,不爱报怨的老婆或者充耳不闻的老公。” 是哪个名人就不去追究了,况且,冬子没结婚,对这句话没什么体验。 “我觉得,那几个打闹的年轻人,估计十八九岁吧,他们好像没什么报怨的,算是正能量吧?”冬子把话题一转,说别人,总比说自己要轻松些。 “他们哪”杨哥以过来人的身份,话语中显示出一种优越感般的从容。“他们是没吃过亏,刚走入社会,以为未来有无限可能。有希望的人,肯定是不会报怨的。但是,他们在社会中碰久了,也有不少人走上报怨社会的不归路,少数不报怨的,才有成功的可能。”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少年不识愁滋味嘛,初生牛犊不怕虎。仅仅一场失恋,就会打得他们中一些人爬不起来,更何况,今后遇到生活的波折。唉,年纪轻轻的,居然以开出租为理想,我为他们担忧。” “年轻人就不可以开出租吗?”冬子觉得,杨哥这样说开出租的,有点情绪化。可能,他父亲开出租的经历,让他对这个职业报有成见。 “不是不可以作职业,而是不要对这个职业报有过高的期望。毕竟他们年轻,社会在发展,有一天,这个职业应该是给那些找不到事做的普通人干的,不是年轻人追求的理想。也就是说,年轻人如果干这个职业,社会境遇会越来越差,相对地位会越来越降。如果他安于这种状态,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他有攀比心,那他离报怨之路,就不远了。” 冬子想到,自己其实也没具体的理想,对职业对未来,也没什么远大的打算。但是,真的没有吗?也许有,那就是对幸福生活的期待。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以什么途径实现?具体的模式是什么?冬子对这些都没有概念。但是,在隐约中,冬子感觉到,幸福可不是一个低追求,而是一个高标准。 或许,冬子眼中的幸福,只是少年时代,父母呵护的那些日子。但那样的模式,不可能再回来了。 起码得有个家,如果那个家里有燕子,可能就是最好的吧? 冬子参加科目二的考试,很顺利。从此以后,冬子基本上就是上路驾驶的阶段了。在这个阶段,前几天,冬子还跟师傅学习,但后面,冬子就提问了。 “师傅,我朋友有个车,他答应我,平时带我到外面路上学,行吗?” “你那朋友驾龄多少?” “三年了吧?” “行,那自己回去练吧,觉得熟悉了,再到我这里来,我考一下,如果行,就去交管所考驾照了。” 其实师傅是巴不得他回家去练习。毕竟,少一个人来练,他就可以多接纳一个人上车,提高周转率,是他提高收入不多的方式之一,很重要。 冬子跟小袁练习车子上路的那天,冬子专门买了些好菜,回家做了起来。小袁只是看着冬子忙碌,想帮忙被冬子拒绝,毕竟自己没这方面的技能,进了厨房,也是添乱。 看冬子做菜,简直是一种享受。因为,冬子在厨房时,像一名将军,指挥着锅碗瓢盆,有条不紊的样子,从容而自信。他做菜时,神情专注,对外界的响动完全不理会。当一个人专注于某件事时,自有其迷人的风采。 冬子所谓的拜师宴,就成了一种习惯。每天下午下班回来,冬子做饭菜,小袁不好意思,偶尔把拖地的事、抹桌子的事做了,以平复自己的愧疚感。 有时候,看着满桌子的菜,看着井井有条的家具与洁净的桌椅,小袁有个错觉:这里真像一个家。 冬子学车也很专注,悟性也很高。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慌乱。不像自己刚开始初学车时,对面来一个车,尤其是晚上,对面大灯开着,自己就吓得不得了。对面的大灯让人看不清楚前面。假如你想避开它远一点,向右打盘子,又害怕右边是马路的边沿,把车开掉下去了。 但冬子就不慌,他好像已经像某些老司机一样,意识到,自己保持着自己的路线,对方开大灯,看得见自己,就没有撞上的危险。 冬子也记得,给对面的车子闪一下远光灯,提醒来车注意自己的灯光。作为一个新手,冬子如此沉稳的cao作,让小袁有些吃惊。 学过十几天,小袁觉得冬子的各种技术与反应都差不多了,就劝他到驾校,让师傅检验一下。 结果到了驾校,在师傅车上,当着他的面,从上车起步到过红绿灯,一直到会车,那可都是晚上进行的。所经过的路况,与驾校的考场,几乎是一样的设置,冬子没有一处错误。 师傅松了口气:“哎呀,小陈,你是我见过的,学得最快的学徒。我给你报名,你过两天就参加考试吧。” 冬子不紧张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知道,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不要去估计命运的安排。命运,对他的突然袭击还少吗?不也没有打垮他? “我不企求命运的好处,但我不是最倒霉的那个吧?”冬子心时常常这样想。 正式考试,一次通过,冬子觉得,这也有幸运的成分。自从来到佛山后,冬子总有一种好运连连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