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页
好个屁! 迄今为止,他的紫禁城大总管,都名不正言不顺,胤禛还没有正式开口任命呢! 搞得他明明就是正室,却因为没有一纸婚书,弄得他像是外室一样,没名没分做着正室的事情。 胤禛骂了一通,见苏培蔫头耷脑的,可怜巴巴的模样,那股子气又散了。 跌坐回去,揉了揉额头,无力问道:“永和宫称身体不好,不宜挪动,这件事,你可有什么法子解决?” 按照规矩,德妃现在身份不同了,虽然还没有接受太后的封号,她应该搬到慈宁宫去住。 连着其他康熙留下来的后妃一起,要把地方腾出来,让给新帝的嫔妃。 其他人都老老实实搬了,只有德妃没有搬。幸好胤禛的后妃不多,挤挤也能住得下,德妃不搬,没有造成住处上的不方便。 苏培心道,我能有什么法子解决,拿麻袋把德妃一套,让几个人趁着月黑风高,扛到慈宁宫作数。 然后找心腹之人,看住宫门,反正太后又不是人人可见,好吃好喝好药供着,外面看紧了,德妃就是在里面跳大神都没事。 外边,再借用文人的笔,使劲发通稿,唱赞歌,大写特写,歌颂胤禛的孝顺。想要玄乎一些,就再造几个吉象,比如胤禛出生时,天上的云都成了明黄色。 张廷玉那支笔,放在那里不用实在是太可惜了。京城这边,还有鄂尔泰隆科多,加上被拉出来,封为了怡亲王,任命为总理大臣,跟老黄牛一样兢兢业业的胤祥。 京城外,有田文静,李卫,年羹尧等这些官员,全部用起来,宣传工作做到位,使劲往脸上贴金。 百姓能独立思考的不多,照出一个神来,容易得很。 能独立思考的,就堵嘴,堵不住,打碎他们的牙。 苏培还有更小人的手段,德妃既然拿十四当命根子,就那她的命根子开刀。 命根子十四如今还在往京城赶,派人埋伏了,将他的腿弄断,交通意外,查都查不出来。 一个瘸腿的阿哥,就永远与皇位无缘了。不断十四的腿,拿十四在京城的儿子们开刀,还有老八的独子。 苏培以前道德感高的时候,认为不该牵连无辜。现在他已经知道以前有多天真,事情只看立场,不问对错。 除了真正没什么权力的后宅女人,哪有什么无辜。这些皇子皇孙们享受着的无上尊荣,都不是白来的。 不过,这些想法,苏培绝对不会说出来。 他一个没名没分的太监,可不想以后遗臭万年。 胤禛见苏培不说话,神色为难,念着自己都拿德妃无法,想下狠手吧,他不是那样的人。下不了狠手,只能一口老血往肚子里咽。 没有再为难苏培,转而骂起了老八他们:“事到如今,还贼心不死,到处造谣,妄想着还能把我从这个位置上拉下来,实在是该死!” 现在胤禛刚登基,不宜马上拿兄弟们开刀,再加上开刀也不是那么好开的,这些人背后有庞大的官员集团,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动摇到胤禛的皇位根基。 苏培对付起谣言,有自己的一套。比如造谣,端看谁造得好看,能传播广泛。 能让人听得津津有味的,不是什么争皇位,争皇位这件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听腻了都。 百姓管你谁做皇帝,只要能让他们吃饱就行,最喜欢听的,当然是床底下那点事。 读书人与百姓不同,毕竟他们以后说不定就是官员,心怀天下,大清江山,他们是边缘主子,考虑要多一些。 打蛇打七寸,造谣要造到人心里去,苏培想把他们这群人快点打下来,不然胤禛成天与他们扯头花,正事都不用做了。 苏培思前想后,斟酌着说道:“皇上,奴才倒想到个法子,只是皇上听了,不要怪奴才。” 胤禛白了苏培一眼,没好气说道:“我真要怪你,刚才你笑,就把你拉下去打板子了。” 苏培讪讪一笑,说道:“俗话说,先礼后兵。先把人架上去了,再把人狠狠拉下来,让他享受从云端跌落尘埃里的痛,方能解恨。八爷既然礼贤下士,是读书人的楷模,就拿礼义廉耻这点来展开。比如八爷府上,迄今只有弘旺阿哥一人,八爷后宅的女人不算少,这点实在是奇怪,弘旺阿哥是哪里来的?八爷以前的字写得不好,先皇都教不好,何绰一教,就教好了,难道何绰比先皇还要厉害?” 苏培觑着胤禛的神色,见他没反对,继续说道:“八爷那些文章其实背后有人代笔,私下里骂读书人,看不起读书人,骂他们是迂腐酸儒,没什么本事,只懂得写八股文章,削尖脑袋往上爬,妄想着做主子。” 胤禛听得眉毛直挑,事情反正真真假假,何绰已经去世,死无对证,私底下说的话,更没有证据。 关键是都是泼脏水,要什么证据,这盆脏水泼过去,老八洗不干净,斯文扫地,礼义廉耻一样不沾,读书人再推崇,就要多考虑一下了。 “九爷是几人的钱袋子,这个钱袋子,一定要打掉,断了他们的金钱来源。与民争利,以次充好,拿假药害死人,酒楼茶楼铺子,多人吃了上吐下泻,中了毒,这些事情,步兵巡抚衙门,一定要严查,为百姓撑腰。” 胤禛讨厌的人中,老八排第一,老九当仁不让排第二。当年他在户部清账时,老九就欠得最多,而且坚决不配合,不还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