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宋芝芝笑了笑,“那敢情好,多谢老板娘。”

    “害!你今天还能来,就是对我们的认可。”

    招了招手,唤来了小丫鬟,“带这位夫人上楼。”

    几人上了二楼,店里都是女子的衣裳,还挂了贴身衣物,秦南山不好意思多看,抱着大宝寸步不离地陪在宋芝芝身边。

    宋芝芝选了三套襦裙,样式好看,面料摸起来也很舒服。

    “这三件要多少银子?”

    小丫鬟看了一眼,“夫人,需要二十两。”

    宋芝芝手一抖,她在现代吃穿用度都是选好的,没为钱发过愁,到了这里,自然也不会委屈自己。

    可是二十两真的很贵啊!

    秦南山笑了笑,“买!”

    宋芝芝:“……”

    “这三件我都要了。”

    小丫鬟接过衣服,等他们选好了,再去帮忙包起来。

    看了眼身边的秦南山,宋芝芝起了捉弄他的心思,“咳咳,相公,你给我选两件肚兜吧。”

    她平日里穿的内衣是从现代带过来的,秦南山很喜欢,不过偶尔也可以穿穿肚兜,防止秦南山审美疲劳。

    秦南山脸色爆红,无奈地看了一眼自己媳妇儿,旁边还有人呢。

    小丫鬟极有眼色,连忙后退几步,离他们远了些。

    “我什么都没听见。”

    秦南山,宋芝芝:“……”

    宋芝芝挠了挠秦南山的手心,秦南山咬咬牙,等会儿回去了,一定要好好收拾她。

    让她哭着求饶!

    既然媳妇儿让自己选,那自己就不用客气了。

    于是,秦南山挑挑拣拣,选了五件肚兜。还都是大红色的,上面有的绣了鸳鸯戏水、有的绣了喜鹊登枝、还有的绣了凤穿牡丹等吉祥图案。

    自己媳妇儿穿红色好看,肤若凝脂,每次都让他把持不住,想狠狠地咬一口。

    嗯,多买几件,可以轮着穿给自己看。

    宋芝芝憋着笑,这人身体还挺诚实的嘛。

    “选好了?”

    秦南山镇定地点点头,“选好了。”

    宋芝芝忍不住笑出了声,“既然选好了,那就去结账吧。”

    秦南山红着耳尖,去柜台付银子。

    老板娘看着他们夫妻二人的互动,心里也很感触。这年头,没有几个男人会对自己的妻子这么有耐心,他们孩子都有了,看起来却还像新婚夫妻。

    老板娘心情好,玉手一挥,就送了宋芝芝一把团扇,正好可以用来搭配衣裳。

    结了账,夫妻二人就离开了绣坊。

    在无人的角落,把衣裳都收进了空间。

    “走吧,再去逛逛。”秦南山握紧宋芝芝的手。

    第190章 全家福

    大宝趴在秦南山的肩头,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哇——”

    有小贩扛着糖葫芦从他们身边经过,大宝伸着小手,想要去够糖葫芦。

    宋芝芝把他的小手按住,“你还小,不能吃。”

    “哇!”

    大宝皱了皱眉,开始使劲挣扎。

    秦南山面露不虞,拍了拍大宝,“听话!”

    大宝挨了打,眼眶里迅速蓄满了泪水,扁了扁嘴。

    爹打我!爹又打我!

    宋芝芝:“……”

    “行行行,给你买。”

    大宝好像听懂了,顿时收起了眼泪。

    给了小贩两个铜板,宋芝芝把糖葫芦举到大宝面前,“吃吧。”

    大宝伸手想自己拿,但力气不够,最后只能伸出舌头舔了舔,一脸幸福。

    宋芝芝:这真是我儿子吗?

    “秦南山,你儿子就这点出息。”

    “你别太宠他。”

    不然他会以为,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哭一哭就能得到。

    这种观念要不得,必须扼杀在萌芽状态。

    宋芝芝受教,“下次不会了。”

    不远处有个小摊,支着一张桌子,有个书生打扮的少年坐在桌后,时不时打量秦南山一家三口,还在纸上画着什么。

    秦南山眯了眯眼,带着宋芝芝走了过去。

    那书生看到秦南山的冰山脸,有点紧张,这人不会是来打自己的吧。

    连忙站了起来,“你们别误会,我就是觉得你们一家人刚才的气氛很温馨,这才为你们作了一幅画。”

    宋芝芝视线落在桌面上,宣纸上赫然是他们一家三口,秦南山一手抱着大宝,一手牵着自己,自己手里举着糖葫芦,大宝伸着小舌头舔着糖葫芦,画得栩栩如生。

    “你的画技真不错,这画我很喜欢。”

    这是他们一家三口的第一张全家福,可以买下来。

    书生受到赞赏,不好意思地摆摆手,“夫人过奖,只要你们不生气就好。”

    秦南山见宋芝芝喜欢,于是就问,“这幅画多少钱,我买了。”

    这书生在这里支了摊子,衣裳上还打了补丁,显然是想赚钱补贴家用。

    书生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刚才作画没征得二位的同意,这画就免费送给你们了。”

    宋芝芝笑了笑,“我们要买这画,也是因为你画技确实了得,把我们一家三口都画得很好,这是你该得的。”

    书生见他们是认真的,于是支支吾吾说道,“那就…一两银子吧。”

    主要是笔墨纸砚确实很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