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页
王安石久立不动,细雨蒙面,逐渐麻木了他的感知。此处正对宣德门城楼方向,没人知晓他在想甚么。 雨水打湿他的肩脊,一柄伞撑在头顶,为他遮过朦胧雨幕。 “会着凉的。”欧阳芾举着伞,与他站在一处,她穿着单薄褙子,风吹在身,阵阵沁入肌肤的冷。 她总看见他失意的模样,仿佛命定般。 “你认为我可笑么?” 几无波澜的语调,她却知晓深藏在底的情绪,他在失望,一寸寸随时间流逝失望下去。 “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介甫先生是我敬佩的人,从前是,如今也是,”欧阳芾浮起丝缕笑痕,那笑痕亦有他看不懂的含义,“未来也是。” 介甫先生,她如此唤他。王安石终于恢复些神智,他下意识去接过她手中之伞,却发现她指尖冰凉。 “回去罢,莫在此处站着了。” “你不回去,我便不回去,”欧阳芾拒绝道,“介甫先生好自私,只顾着自己难受,不在意别人也在为自己难受。” 她控诉着,王安石心间一紧,将她拥揽进怀,衣襟贴着她的温度,令他不由自主抽了口气,他素不以软弱示人,若软弱,也是为她所逼。 “我为群牧司判官时,终日庸碌无为,自问愧对所学,愿乞外放以少施才干,然,时至今日,又与当初如何不同。纵我愿将一生所学倾付,倘人主不识,便若敝屣毫无用处。” “不是的......” “那份劄子,我言辞甚烈,也许在官家看来不过沽名卖直者的呓语,寡学自大,不堪世务,恐便为官家眼中之我。” “......不是。” “国无良材,外有夷狄之患,内无治世之臣,风俗日坏,放僻邪侈,无所不至。辅臣浑噩,黎庶疾苦,这些,他亦视若无睹。” “......” “我原以为,至少......” 至少那位人主会给予微毫反应,而不似此麻木不睬。 这番为人臣者的抱怨,传不进君王耳中,空落于大地上无人听闻。 这是一位勤勉爱民、宽容仁德的君主,是一位肯将秘阁古画对一位女子敞开,作为对她的赏识与嘉奖的君主,是一位虚心纳谏、时常自省,为中庸之臣所喜爱的君主,这却也是一位阅历岁月、经涉忧患的人主,一位优柔寡断、不够坚决的人主,一位在庆历年间改革失败后惟愿天下不再妄有纷更的人主。 早在庆历新政过后,欧阳芾有意识地回首了解那段往事,便隐约察觉了此点。 可天下的人主只有一位,选无可选,挑无可挑,为人臣者,惟能付忠心耳。 “但求无愧于心,”欧阳芾道,像哄孩子般轻抚他的脊背,“我们惟做自己能做的,该做的......我陪着你,好不好?” 箍住她的力道紧了紧,长久,耳畔传来一声低吟:“好。”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梅尧臣念道,“好!好诗啊!介甫此二首,与杜少陵的咏怀古迹恰恰相反,杜少陵写昭君思怨黯恨,他便写昭君受汉恩浅、胡恩深,‘乐在心相知’,新颖脱俗,别开生面,不愧为王介甫啊。” “圣俞不识他么,他是专爱作翻案文章的人,”欧阳修对于自己这位侄婿赞赏之余不忘调侃,“不过,能把翻案诗作成此般,也惟他王介甫一人了。” 欧阳芾在旁吃瓜听评,默不作声。 然欧阳修岂会放过她。几首和诗写下来,欧阳修一一摆在她面前,要她评出高低。 “我回家探个亲,还要做这得罪人的活。”欧阳芾表现得不情不愿。 梅尧臣笑道:“二娘尽管放心,此处无旁人,只自家人关上门评。”而后略暗示道:“永叔对自己这两首和诗可是颇为得意呢。” 欧阳芾瞄了眼自家叔父暗暗嘚瑟的表情,叹息着去瞧那几首诗。 “还有司马君实先生和刘原父先生的?”她以为仅梅尧臣和她叔父写了。 “是啊,他二人早些作了和诗,一并送来了,”梅尧臣道,“稍后你也可拿去予介甫看看。” 看来大家皆对王安石的诗兴趣浓厚,欧阳芾思忖着,将诗逐个视去,半晌道:“我以为若论和诗,当属叔父的诗境界最高。” 梅尧臣笑了,并不为自己没得最佳赞誉而遗憾,欧阳修却不依不饶道:“甚么叫‘若论和诗’?” “‘若论和诗’便是说,若与介甫原诗相比,那还是介甫的更好。”欧阳芾丢下一句,立马以袖遮面,防止欧阳修斥她。 欧阳修果真从躺椅上直起身:“嘿——这丫头,嫁了人是不同,胳膊肘也学着往外拐了。” 欧阳芾笑笑,未解释甚么。 “二娘好歹也嫁了人,永叔再唤她丫头,却是有些不合适了。”梅尧臣笑着劝解,本意为维护欧阳芾,然此言出口,却见欧阳修面容稍变,浮出几分寂寥颜色来。 他重躺进椅中,扭头不作声了。 欧阳芾眼珠转动,道:“不会呀,叔父唤我甚么都好,我都爱听,只别后面接着骂我的话就好。” 欧阳修斜乜她:“我骂或不骂,全观此人该不该骂。” 欧阳芾悄悄耸肩,与梅尧臣相顾而笑。 三月,欧阳修奉命充御试进士详定官,因此次科举无人可牵挂,故欧阳芾不曾过多关注,却未料其中遇见一位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