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页

    江舒云没说什么,照样按照天数付了工钱,不过对这三个人的性格为人有了判断。等许绍庭的加工厂开起来后可以继续请小吴和小陈去那边上工,小郑就算了,淘汰。

    很快青河村人都知道江家改种葡萄的事了,个个都觉得江海涛真是脑子有点不清楚了。

    葡萄是一种味道不错的水果,县里一斤卖两三毛钱,比苹果梨子什么的稍微贵一点,但自己家里种一两棵吃吃就行了,种十亩地就完全没必要了。

    这种果子和便于储藏的粮食不一样,大夏天成熟,摘下来卖不掉的话两三天就会烂掉。外销也很麻烦,同样涉及到保鲜和运输的问题,成本太高了。

    种粮食是赚不了什么钱,但不至于饿死,种葡萄可就不一定了。

    大伙儿说起这事都摇头叹气,到明年江家怕不是要赔得当裤子了。

    村里人的顾虑有道理,可惜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江家种的不是水果葡萄,而是用来酿酒的,自产自用,不愁销路。

    不过个中细节就不必跟外人说了,毕竟一切还是未知数。

    隔了两天许绍庭抽空过来一趟,发现江家的地里已经整整齐齐种上了葡萄苗,不由十分惊喜,不遗余力地夸赞未来的老丈人:“江叔真厉害,这么快就种好了十亩地,就像变戏法一样。”

    江海涛有点不好意思,憨厚地道出实情:“没有,是小云出主意,我请人帮忙一起种的。”

    许绍庭继续拍马屁:“您有这个魄力和领导能力也很了不起了,善于用人、提高工作效率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现代化生产更需要。等您以后当上副厂长了,一定会是个好领导。”

    江舒兰忍俊不禁,陶春兰跟着笑起来,未来姑爷的口才真不得了,这话听着真是窝心。

    江海涛晒得黎黑的脸膛也微微有点发红,又有点不敢置信:“我当副厂长?不行吧?我不会说话,又从来没当过官,怕干不来副厂长,把你的事情搞砸了。”

    “不会的,我相信您有这个能力。您会酿酒,葡萄园也是您一手建起来的,以后加工厂开起来了,您就专门负责这一块。”许绍庭异常诚恳地说,“当副厂长需要干实事,并不用花言巧语拉关系,除了您我也想不到能够信得过的可靠人选,只能让江叔您辛苦一下,给我帮帮忙了。”

    江海涛十分感动,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便点点头道:“行,只要我这把骨头还能派得上用场,需要我干什么你只管说一声。”

    “谢谢江叔!”

    ……

    到了十一月下旬,成人高考成绩出来了,去县一中的报考点可以提前查到分数,不然就等一个星期甚至上十天才能收到邮局寄出来的成绩单。

    许绍庭等不及,就去青河村接上江舒云,一起去县里查分。

    四个科目各150分,总分600。根据往年划的分数线,达到160分就能被录取,条件比较宽松。

    江舒云是百分之百能过的,所以并不担心。

    许绍庭却略显不安,去县一中的路上神色不是太轻松。

    江舒云故意问:“怎么,你怕考不到160?”

    许绍庭否定了:“不,160闭着眼睛都能过,我只是有点不确定英语分数有多少。”

    他知道自己英语及格没问题,但希望能稍微高一点,和江舒云之间的距离能尽量小一点,不然会有损他状元郎的自尊心。

    江舒云本来不怎么在乎成绩的,这会儿心里不禁也有些迫切起来。

    倘若许绍庭考得太差,自己这个“江老师”脸上也没有什么光彩。

    到了县一中,成考招生办里挤满了人,都是来查成绩的。

    两人一时进不去,只能在外面等着。

    忽听里面有人说:“哇,满分600,居然有人能考568,这么厉害!”

    “是啊,有这水平怎么不去参加统考呢?”

    “谁知道,第二名好像才300出头,这差得太远了吧。”

    “考那么高干什么,160就能过线了,像我就刚好考了这个分数,不多不少正正好,嘻嘻。”

    “第二名不是300多,是548,只比第一名低20分而已。”

    “哦哟,这俩是华山论剑啊,都考这么高!”

    许绍庭听到这一句,顿时就松了一口气,说:“还好还好,差得不多。”

    江舒云对自己的分数是比较有把握的,不禁揶揄道:“你就知道自己多少分了?万一第二名不是你呢?”

    许绍庭言之凿凿:“如果不是我,我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演一个胸口碎大石。”

    江舒云“噗”的一声笑起来:“行啊,那一会儿我就等着看杂耍了。”

    第50章

    招生办的人出来了一大半, 两人进去,向负责查分的老师报了自己的考号。

    那个老师都没查,听到他们俩的考号就直接从桌面上拿起两份成绩单, 一脸欣慰地说:“你们俩挺不错,一个全东湖省排名第一, 一个第二。虽然成考比统考的难度要小一些,但能考这么高的分数说明还是下了功夫的,值得肯定。以后也要继续保持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将来做出一番成绩, 给其他成考生树立一个榜样。”

    江舒云有些感动:“明白, 谢谢老师。”

    许绍庭则一脸自信:“您放心, 我们会的。”

    其他考生发出一片惊呼声, 看他们俩的眼神既羡慕又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