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页

    直到有一天,她在伺候婆婆用饭时,没忍住吐了出来,心里无比笃定地想着:终于怀孕了,可以歇上一段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有信心,可是她就是认定了。

    她认定的没有错,自己真的怀孕了。只是因为心情郁结,加上每日劳累,这一胎并不稳,太医要求她必须多在床上静养。

    婆婆脸色并不大好。大概是因为太医说她郁结于心的缘故,面上吩咐她不要劳心使力,回去之后没多久,就又有两个俏丫头进了他们房里。送人的理由十分充分,她有了身孕,不能没人服侍三少爷。

    孙苑只管摸着自己的肚子出神,不管再来多少人,有了肚里的孩子,她正妻的位置,就没有人能撼动了。奶娘也欢喜地直掉泪:“姑娘总算是熬出头了。”

    原来不是只有她自己觉得是在熬,别人也知道她在熬日子。可这哪里算是熬出头?

    一等太医宣布她的胎坐稳了,服侍婆婆的日子又重新回来了,因为婆婆说过:“我们那时,哪儿敢说一声自己身子不好?就是八个月的时候,也得给婆婆端茶倒水。”

    妯娌们对她的肚子都不看好,因为她们到现在为止,生的都是女儿。她要是生了男丁,就得占了长孙的位置。好在有奶娘在,才让她躲过好些明枪暗箭。

    小姑子们都要备嫁了,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庶出,出嫁时说不定还没有她的嫁妆多。二人开始奉承起几位嫂子来,不过是希望到时嫂子们能多给添些妆。

    每日打着十二分的小心,孙苑还是早产了。因为早产,所以别说是太医,就是稳婆,都是现从府外叫进来的。好在孙苑不知道为何,对生产之事隐隐有些明白,力气也用得是时候,加之早产,胎儿不大,用了一天一夜,总算在产房里听到了婴的啼哭声。

    “孩子!”孙苑如释重负地叫了一声。

    奶娘的声音传来:“奶奶是要看小少爷与小小姐吗?”

    孙苑有些奇怪地睁开眼,怎么会是两个孩子呢,她明明记得自己只生了一个。可是记忆纷沓而至,原来她是在生产后力竭,睡了过去,所有的一切煎熬,不过是一场梦。

    泪水不由地滑落,真好,原来那种种煎熬,不过是一场梦。现实中,她还是那个得了丈夫全心爱护,没有通房碍眼的世子夫人。是那个婆婆从来不让她立规矩、每月都能回一次娘家的媳妇。是那个没有妯娌相扰的管家太太,是巧姐儿的母亲。

    现在孙苑知道自己梦中一直觉得缺少的是什么了,那就是巧姐儿。于是她问身边人:“巧姐儿与聪聪呢?”

    奶娘乐呵呵地回道:“两个守着小少爷与小小姐不肯离开呢。要是知道奶奶醒了,巧姐儿肯定第一个过来。奶奶睡了这么长时间了,一定饿了,这鸡汤炖得淳厚,奶奶趁热喝了吧。”

    孙苑点了点头,让人把她扶起坐好,喝了一口,果然味厚又不见油腻,对着身边的丫头吩咐道:“这汤不错,快给太太送一碗过去。这两天太太也一直担着心,请她老人家也补一补。”

    第287章 太子VS贾赦

    贾赦很委屈。哪一个五岁的孩子, 到了陌生的环境,没有一个熟悉的人在身边都会委屈。有的孩子委屈起来,会不声不响地自己躲在角落里, 也有的孩子试图通过哭闹, 引起别人的注意,最好引来自己熟悉的人。

    贾赦显然是后者。做为一个让人娇惯着长到五岁的熊孩子, 他的哭声十分惨烈、刺耳。一边哭,还一边拉着自己唯一认识的人的裤子, 不时把眼泪抹到那明黄的裤角上。

    太子来到养心殿时, 看到的就是他英明神武的父皇, 一脸无奈地任凭一个胖乎乎地孩子,把自己的裤子当成了擦眼泪鼻涕的帕子。

    “父皇,这是谁家的孩子?”胆子这么大, 规矩这么差?

    皇帝头疼地道:“就是贾家的那个孩子。”

    太子明白了,这个应该是荣公长子,送进上书房来读书的。说是读书,不过是明面上的君恩浩荡。说穿了, 就是正在对抗北夷的荣公,以长子为质,换得皇家信任罢了。

    也是个可怜的孩子。小小年纪, 就要在这吃人不吐骨头的宫里摸爬,还不知道能不能长大呢。太子心里一软,将这孩子的规矩放到了一边,蹲下来对着那孩子道:“你叫什么名字?”

    贾赦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 虽然还在哭,可是也没把眼前这个穿浅黄衣服的人当回事:“用,呃,用你管。”

    还真是没规矩,太子看了自己父皇一眼,发现人也在无奈地看自己。只好继续用诱拐的口气说道:“可我是太子哦,你今后在这宫里能不能吃上好吃的,玩上好玩的,都得听我的哦。”

    一听眼前的人是太子,贾赦再用那明黄的裤角擦了擦眼泪:“你真是太子?我是要陪你读书吗”

    看来荣公也不是什么也没有和这孩子说过。太子点了点头,确认了贾赦的说法:“对,你就是来陪我读书的。”

    贾赦打量了一下眼前比自己高了两头的太子,点了点头:“嗯,你是长得不难看,那我就陪你读书吧。”又转头问道:“皇帝伯伯,你真不让我回家了?”

    什么叫长得不难看,人家太子好歹也是经过皇室几代基因优化出来的人尖子好不。不过现在皇帝最满意的就是贾赦不再哭闹,也不管他刚才的话是不是无礼——和一个五岁的孩子讲理,能讲得过才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