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不良臣(科举)在线阅读 - 不良臣(科举) 第86节

不良臣(科举) 第86节

    比如讲砖瓦建筑的,小册子里就只讲各种泥水材料和相应的建造方法,讲纺织的,书里便分步骤详细说了如何才能织出布匹以及织机要怎么造,造出来了又要怎么用。

    讲榨油,他就列举了各种榨油的办法以及那些作物可以用来榨油,相关工序又是什么等等。

    而且除了农书和工学的书籍之外,后续谢良臣还打算推出算学书籍,不过考虑到目前的情况,所以谢良臣打算先缓缓。

    “那夫君可还要继续招学徒?”盛瑗又问。

    谢良臣看了眼侄儿,见他已经将《三字经》背完,便道:“今天的课就先上到这里,远哥儿先回去吧。”

    闻言,谢承远握着书,叠起两只小手朝他一拜,糯声道:“二叔,小侄先退下了。”

    等人走,谢良臣这才握了盛瑗的手道:“书肆那边还是没有消息吗?”

    盛瑗也跟着坐下来,面上神情严肃,“没有,我已经让人问过了,说没有发现赵家母子的踪迹。”

    谢良臣这书肆地处京城军、民混杂的西区,当初他买下时花的钱并不多,铺子的铺面却很大,除了前面的门头外,后面还有个院子,而里头则有十多名他陆续收养,原本流落街头的孤儿。

    此事除了盛瑗外无人知晓,平日谢良臣也只让江着时不时去看看,送些吃食。

    谢良臣教他们认字,还请师武师教他们拳脚功夫,而这些以前常年混迹街头的孩子们人也十分的机灵,所以谢良臣还会让他们帮着收集情报。

    毕竟那些街道以前都是他们走惯了的,谁家有几口人,哪个是外地来的,恐怕他们比官府还要清楚。

    谢良臣之所以开这间奇怪的书肆,一是为了以后想印什么样的书都可以,二就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人。

    朋友也好,学生也好,他虽然十分看重,不过谢良臣也没打算把赌注全压在这两头,他得有自己的杀手锏。

    所以他收养这些孩子并不只是出于善心,他也要对方能为他所用的。

    以后各地还会有新的书肆开起来,谢良臣会把这些人分散到各地去,尽量让他们为自己组建一张足够大信息网。

    盛瑗刚开始知道的时候也吓了一跳,不过很快她就镇定下来了,毕竟两人如今夫妻一体,既不能退,那就只能一起前行。

    所以刚才她说想换个地方,以及是否再收养更多的孤儿,便是在隐晦的表示,目前那边还没有什么消息。

    听她说还没有消息,谢良臣也不着急。

    刑部和大理寺的人这段时间一直在找赵家母子的下落,可惜搜遍了京城也没找到人,偏偏守城的士兵也说在赵校尉“畏罪自杀”前都无类似长相的母子出城。

    自军中贪污案被揭发一来,兵部已有多名武将出事,不过都是低阶官员,以校尉居多。

    其中不少人等不到官府来拿人便已“畏罪自杀”,甚至连亲眷也一并自戕而死,蹊跷得很。

    而那些活下来的人,则无论刑部和大理寺如何拷问,对方都茫然摇头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唯一的例外便是赵校尉的妻儿,他们自赵校尉被“揭发”的头一天便不见了踪迹,如今除了刑部和大理寺的人在找他们,京兆府的衙役们也在找人。

    综合各方面的消息来看,如今兵部有人贪没粮饷已是事实,且现在各方证据全都指向了这几个畏罪自杀的校尉,只要最后这个赵校尉的妻儿也莫名死去,那么这件案子便可就此结束了。

    有人想就此结束,自然也有人不想。

    京城最近的风声都十分的紧,两方势力胶着,还有不少人在观望,做的打算便是在最后关头跳出来捡便宜,亦或者在胜负明朗时再站队。

    “没消息只能说明两人隐藏得极好,我料定他们应该还在京里。”谢良臣默了片刻,答道,“书肆的一切照旧即可,你也不必过多cao心,一切吩咐江着去做就行。”

    “好,我听夫君的。”盛瑗柔顺应下。

    谢良臣见她对自己所作所为除了支持竟是一点多余的话都不问,感动之余也有点愧疚,“开这间书肆不仅花了不少银子,而且生意也不怎么好,还得养那十几个孩子,夫人可会怪我?”

    盛瑗见他眉间忧愁,身子一软靠在他肩上道:“夫君既没叫我饿着也没叫我冻着,平日更是对我体贴关心,我为何要怨你?”

    谢良臣握着她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的,“可我没让你与其他官家夫人一样,过上奴婢环侍,锦衣玉食的日子。”

    “夫君错了。”盛瑗直起身,看着他坚定道,“别说我不在意这些,便是我真在意了,夫君既没限制我只待在这四方的内院,我自然也该与夫君一同挑起谢家的担子,因为我也是谢家的女主人。”

    她这话说得坦然又自信,谢良臣觉得自己仿佛看见盛瑗周身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果然自信的女人确实很美。

    然后他就笑了,再次将人揽进怀里,玩笑般开口:“那夫人打算要如何挑起谢家的担子呢?”

    鼻间幽香袅袅,谢良臣揽着对方柔软的腰肢,看着近在眼前小巧可爱的耳垂,有点心猿意马,不过还不等他动作,半靠在他怀中的盛瑗却突然坐直了身道。

    “我倒是真有几个想法,只是还不敢肯定,现在便与夫君商量一下吧。”

    说着,盛瑗起身站定,然后开始一本正经的跟他说起了自己的打算。

    谢良臣看这空空如也的怀抱,又见盛瑗已经开始踱着步子,极认真的细陈各种赚钱法子的利弊,失笑一声,不过也坐直了些,仔细听她说话。

    最稳妥的投资法子自然是买地,最好是那种带庄子的地,因为这样基本上一年四季家中需要的物资就能备齐了,不过这同样也会花一大笔银子,且这地也不好买。

    若是在京城,基本上好的庄子都已经被人买了,不好的虽有,但价格也奇高,并不划算。而至于外省的就更没必要了,一是不好管理,二是送东西也不方便,所以这一项就被划掉了。

    而要是只买良田,别说是谢良臣了,就是盛瑗自己也不会同意。

    谢良臣名下的地已经不少,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平顶村及附近乡民挂在他名下的,但免税的总数已经达到限额。

    虽然他们还可再买,但是两人都不想以此方式挣钱,因为封建王朝的衰败,百姓们日子日渐辛苦的一大原因就是土地兼并,他要改革这种情况都还来不及,怎么会自己去当大地主?

    所以两人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决定走商贸的路子,而主打的商品就是中原地区最多,且在国外广受欢迎的奢侈品茶叶、丝绸、瓷器和大黄。

    两人都对海贸达成了共识,不过相比盛瑗只打算先与别人合伙包船,谢良臣却觉得不如直接成立自己的船队。

    因为朝廷现在对海贸仍未完全放开,所以海船每出一次港,成本都不低,且很多还会在途中遭遇风浪以及海盗,最后血本无归的不在少数。

    谢良臣曾在工部的档案里见过这种海船,此船一般为防沙平底的木船,最大的将近三十米,宽将近四米,船上有数道风帆催着船前进,看起来十分的威风凛凛。

    但即便这些船很大,可却几乎没有什么防守能力,而且调转方向也很慢,要是遇到海盗抢劫,大多只能正面对抗,然后进行贴身刀剑rou/搏,十分的凶险。

    按谢良臣的想法,他们可以尽量造小一点的船,然后着重加强一下防御进攻的能力,比如可以在船上配备□□,进行一下实战演训。

    听丈夫这么说,盛瑗彻底愣住了,同时也有点担心道:“可是如今朝廷对火器管理严格,虽是那东西之前无人见过,可一旦用上,恐怕也叫人生疑。”

    谢良臣早想好了,一笑道:“所以不能以咱们的名义造船,而且这地点也不能选在内陆,而是琼州。”

    琼州即海南岛,因为几乎没怎么开发,且古代海岛环境恶劣,所以一般为罪犯的流放贬谪之地,不仅管理十分松散,且来往人员极度繁杂,社会治安也很成问题。

    他们若是去那里造船,不仅成本极低,而且不会引起什么注意,至于船上有□□这事,便是船员们透露了口风,在民风悍勇以及各种械斗争端不断的琼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谢良臣是打算将海贸发扬光大的,毕竟不管干什么都离不开钱,而且很多事也该慢慢准备起来了。

    两人商量好了发展方向,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了,这个不急,慢慢处理就行。

    现在最重要的事,还是让朝上的争端彻底分出胜负。

    谢良臣叫了江着进来,然后递给他一封信,“把这个送去王大人府上。”

    江着接过信,很快领命而去,谢良臣曲指轻敲桌面,现在就看王霄敢不敢赌了。

    案子已经查了一个多月,但是因着最关键的证人一直没找到,所以一直没法结案,融景帝再也等不下去,给刑部和大理寺下了死命令,最多再给他们半个月时间,案子必须要结,否则主审的官员便自己辞官。

    于此同时,谢石头跟赵荷花也准备随大儿子一家回乡去了,谢良臣给了小侄儿很多书,还把自己当初的课表也送给了他,并告知对方有任何问题,随时给他写信。

    送走了家人,谢家小院又重归平静,谢良臣照常去国子监上班,而盛瑗则开始着手打理自己的嫁妆,以及安排人去琼州。

    至于谢良瑾,因为有了盛瑗,她也有了伴,现在基本都是跟在对方身边,有时也帮着看看账册。

    时间过得很快,眼看融景帝给的时限要到了,张大人越来越放松,刑部和大理寺搜查却愈加严格,大有掘地三尺的架势,还发了通缉令出京。

    不少人都说这是病急乱投医,便是通缉令发出去了,传到地方要多久?抓到人又要多久?更别说押送回来了。

    所以大家都觉得江尚书和大理寺丞,这次恐怕真得辞官归乡。

    谢良臣也在等结果,不过他等得是王霄的动作,要是他真有魄力,豁得出去,那他就帮他推一把,要是他还有顾虑,那说明对方还没做好将对方羽翼全部拔出的准备。

    因此他手中的棋子也不可能现在就落。

    又一天下午,谢良臣从国子监准备回家,刚出集贤门,便见外头有大批的兵士调动,他脚步立刻顿住。

    江着见状,随即上来对他耳语道:“大人,听说刑部已经找到赵家母子了,这些人便是增派过去保护他们的,这两日便要提审他们。”

    “哦?找到人了?”谢良臣弯弯嘴角。

    如果这天下有两对赵家母子,那刑部尚书说不定还真有可能找到,可惜没有如果。

    “把人看好了,既不要惊动他们,也不要让别人发现他们现在藏身何处。”谢良臣低声道。

    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前日西街终于传来消息,说有户人家很可疑,恐怕赵家母子就藏在那里。

    谢良臣听说后立刻便让人监视院中动静,最后终于确定,赵家母子便藏在了那户人家的枯井里。

    那井的井口已经被凿平,上头盖了木板,又用黄土枯草掩住,若不是知道对方藏在下头,绝难发现。

    可惜即便心思再深沉,时间一久难免也会出纰漏。

    据传消息回来的人说,那家人明明是做烤饼的,可是不管是什么时候,他们的手总干干净净,甚至有次还见到两人明明即将去搬柴禾,可是却仍先去洗了手。

    这就叫过犹不及。

    刑部声称抓到了赵家母子,而牢里也确实住进了一对母子,年纪长相与赵家两人都十分相似。

    江大人原本打算连夜提审两人,可惜才刚入牢房,两人胆小,竟生了急病,于是江大人只好又找来郎中,先给两人看病,等第二天再说。

    哪成想,就是这一夜的功夫,竟有人想潜入刑部大牢杀了赵家母子俩,所幸江大人早有防备,不仅没让对方得手,反而抓了活口。

    谢良臣睡得很浅,所以等外面街上一闹起来,他立刻就醒了。

    盛瑗见他披衣坐起,便问怎么了,谢良臣又将她扶着躺好,顺便给她掖了掖被子:“没事,我先出去看看看。”

    出了卧房,江着也回来了,谢良臣看过去,他便谨慎的点了点头,小声道:“王大人已经派人去了那边院子,想必现在应该已经找到人了。”

    谢良臣松口气,既是找到人了,想必第二□□上该是极度精彩,可惜他看不到。

    不过虽是看不到,但他也该为后来的事做做准备了。

    第二天他照例起了个大早,等穿戴好官服之后,谢良臣拿上了自己早就写好的考卷,国子监这批学生也该结业考试了。

    国子监的考试分口试和笔试,并且对于考试成绩也做了相应的要求。

    比如若是在国子监待满九年了仍连二经都不通的,一般就要被勒令退学。

    这个要求算是很基础的了,毕竟就连律学、书学和算学的学生们都得考二经,且也要求通过,要是另外四门学馆的学生专精此道都不能通过,那要么就是混日子,要么就是人的确不适合学习。

    同时每年一次的这种考试也是监生们往上递补的重要途径,比如后三院里有学生如果还是觉得学四书五经更好,而自己学问又考核过关的话,便能跳过入学时的种种限制,从国子监内部递补太学生。

    而太学生要是考试合格,就能递补国子学监生。

    至于国子学监生们要是考试合格,那就能获得推荐参加明年的会试的资格,因此大家都很紧张。

    考场上尽是沙沙翻动试卷的声音,他们这边已经开考了,想必朝堂上也有人发难了吧。

    谢良臣背着手在考场内绕圈,若是不出意外,这次恐怕落马的官员不少,朝堂上的位置空了出来,明年会试应该也能宽松些了,希望自己几个朋友里有人能抓住这次机会,通过会试。

    第63章 调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