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都市小说 - 工业之主在线阅读 - 第190页

第190页

    月鹭岛叛乱震惊了朝廷。温太后特地下旨,要求陈磬钟彻查冯德志与海寇勾结一事。

    是的,虽然都知道这事与海倭国脱不了干系,但冯德志自始至终也只是与海倭国的一个叫新川的商人联系,上岛的浪士都自称是西海迪亚鲁人的船帮,绝口不提与海倭官方有关。

    证据到这里似乎就断了,但冯家人私通外贼谋害朝廷命官,走私牟利贪墨税金的罪名却是坐得实实在在,就等着大理寺判令一下,择日问斩。

    据说这回是太后亲自下的令旨,就因为冯德志对咱们下黑手。嘿嘿,我可是太后亲口嘉奖的郡守,你更不用说,磺胺这事就足够保你一生富贵平安啦!

    青州城冉府,钱酉匡来探望养伤的冉七郎,忍不住跟他分享大雍官场最新的八卦。

    月鹭岛知县一职不是空出来了吗?陈磬钟想安排他那一派的万庆舟接任。万庆舟现在是都德府尹,论级别比月鹭知县低了半级,但胜在地方好,油水多。

    陈磬钟是想让万庆舟过度一下,将来好找个郡守的位置晋身,结果万庆舟自己不乐意去,说都德能有今天那都是他的心血,现在城中建造正是关键时刻,他脱不开身也不放心别人。最后这差事落在棠德府尹的头上。

    嘿嘿。

    钱酉匡冷笑一声。

    万庆舟就是没看上月鹭岛知县这个缺!他盯着中都郡守的位置呢,不甘心挪地方去外海离岛,这小子的心可高着呢。

    可惜陈阁葵不明白万府尹的想法,还一门心思为他打算,殊不知人家可不觉得这是晋升,还以为是被发配了呢!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颇有些神秘地压低了声音。

    其实就算万庆舟答应,他也过不了太后那关。

    都德港跟海倭人走的太近了,都叫小濑户城了。冯德志这次就是跟海倭人私通,太后还派这种人去月鹭岛?想也知道不可能啊!

    那位棠德府尹可是阿木尔郡出身,以前做过西北卫戍军的把头。西北卫戍军啊,跟中都这群人一点关系都刮不上,据说是太后钦点的人选。

    太后,怕是对中都郡不放心了。

    第108章

    冉昱觉得,太后与其说是对中都郡不放心,不如说是对陈磬钟的西洋派不放心。

    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西洋派里通外国的证据,但海西洲对大雍的态度不算友好,海倭国更是野心昭然若揭,外来过密总归是容易被怀疑。

    不过看朝中的情况,陈阁葵也没有失势,毕竟是万庆舟自己不想做月鹭知县的,陛下也没有下旨强行调任,还是给了陈阁葵脸面。

    嗐,琢磨人家的事作甚,他冉小昱都自身难保了!

    虽然全须全尾回到了青州,可亲娘三哥表哥嫂子的轮番教训可不是那么好消化的,每日除了喝药就是低头听教训。

    阿昱觉得十分冤枉。

    圣命难为啊!又不是他想要去的旧京,再说他这不是没事了嘛。

    当然,这些话他一个字都不敢说,生怕自己又要遭受新一轮的讨伐。

    好在罪也不是白遭的,京中不但送来了太后亲笔的匾额,还发放了一笔不小的慰问金,很是填补了阿昱干瘪的荷包。

    就有钱了!他的木气车又有希望啦!

    要说手里这几个发明,阿昱的心头好还数内燃机木气车,只可惜步步瓶颈,一直未能有所突破。

    越是这样,他就越发心痒,好容易手里又有了一笔可以自由支配的银钱,阿昱便拜托即将启程去海西洲的阿元表哥,看看能不能再捡些床刀和工艺图纸回来。

    有关路德国王位的战火已经点燃,三方虽然还在相互试探,可局势却紧绷到极致,稍有火星就要漫天烽火。贸易在这个时候是反应最灵敏的,最近有很多商人来到大雍,不少工场都接到了海西洲的订单。只是目前的价格还算正常,因为战争之发生在大陆西南端的赫德阿姆,除了棉纺织品价格上涨,别的都还在观望中。

    高文渊也观望了一阵,觉得很有搞头,于是便购置了一批物资准备运到海西洲贩卖。

    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他手中还内折一张王牌磺胺。

    是的,阳坡小作坊合成出来的库存都给了他,一共三种磺胺类药物,两种口服一种外用。

    数量虽然不多,但解救一些关键人物足矣。磺胺可以帮他打开社交之门,让他有机会交换更多的利益,毕竟战争总是有人受伤的。

    所以你想的可以更大胆些。

    高表哥一挥手臂,意气风发。

    施罗德的机关,施罗根的模型,甚至列西煤油车的图纸,说不定都能拿到!

    冉昱却是摇了摇头。

    他的木气车构想已经成型,而且自成一体,再换道参考别人的结构没有意义。

    何况他要的从来都不是仿制,而是突破。列西煤油车虽然不错,可如果只是单纯的造出一台一模一样的,那些人也只会夸赞列西的设计,还会指责大雍的匠人不地道,偷师别人的成果。

    从始至终,冉昱想要的都是自制的车,比列西更好、更优秀的内燃车!

    大雍的匠人不是小偷,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其实能造出比海西洲更好的东西,就像三百年前的前辈们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