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

    【“楼上说什么鬼故事呢,现实里哪有飞机的燃料能撑五年。”】

    【“……会不会是SKF864之前因为意外,在某个无人岛降落,过了五年终于收集到了燃料,重新回来了?”】

    【“清醒点,又不是漫画世界。”】

    最初,网络上冲浪的大部分人都更倾向这是个假消息,或者某个航空公司的乌龙。

    直到一组照片,被匿名上传到了平台上。

    照片应该是用手机偷偷拍摄的,画面有点模糊,但是足以看清画面里的东西。

    乍一眼看去,尽是一些随处可见的日常品。

    眼镜盒、大码的皮鞋、绣着日期和名字的玩偶熊、一包扎着粉色丝带的梅干……

    【“哈哈哈,哪儿骗流量的垃圾,以为随便发这种东西我们会相信吗?”】

    一开始,看到这一组照片的人还不以为然。

    直到他们将进度条拉到底端,看到了一排整整齐齐的行李箱,上面还贴着标签,和把手处的行李条码。

    如果放大的话,甚至还能看到上头影印的日期和条形码。

    偌大的SNS顿时仿佛宕机了一般,集体失去了声音。

    下一刻,无数消息骤然爆发!

    【“卧槽!卧槽!你们有看到上面的行李条码吗!有没有人告诉我,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不可能!这不可能!”】

    【“……我鸡皮疙瘩已经起来了……”】

    ……

    …………

    无形慌乱之间,一条消息被刷了出来,迅速被网友置顶到了热门。

    ——【“是真的。”】

    打下这则消息的人脸色苍白,心跳急促得连手指都在颤抖,好几次都不小心按错键,一句话打得磕磕巴巴。

    【“我曾经在机场工作过,所以知道,这种行李条形码虽然是随机生成的,但都有自动识别系统,就算被毁坏大半,也能被机器成功识读出来……”】

    这则文字隐藏的信息量太大了,所有读完的人都忍不住怔愣了几秒。

    【“……所以,消息是真的?”】

    【SKF864真的返航了?】

    那上面的乘客呢?他们还活着吗?还……

    ——还是人吗?

    人们的脑袋里转着各式各样的念头,但就是没有人刚将它敲打出来。

    就仿佛,如果写了出来,那些微末的希望,不能明说的恐惧,就会成真。

    【“是真的!!是真的啊!!!”】

    一个大长串的文字突然跳了出来,字里行间的激动和隐隐的泪意痛楚,几乎戳疼了网友的眼球。

    【“那个玩偶熊,是我外甥女的,是我和meimei一起亲手做的生日礼物,绝对不可能认错的,上面还有她的名字……萤美酱,不会错的!不会错的!”】

    【“那包梅子干,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当时mama登机前,还在电话里说特别给我带了一大包,用粉色的丝带扎起来……”】

    【“不行,我要去机场!”】

    【“小美,等着我!等着我!”】

    ……

    越来越多的物品被家属认了出来。

    如果说文字会撒谎的话,那么那些字背后,几乎要满溢出来的情绪,是绝对无法造假的。

    焦灼、狂喜、担忧——

    对于全国一亿个人来说,四十四人,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数字。

    但是只有真正煎熬着的人知道,他们的时间,从五年前家人失踪的那刻起,就停止了转动。

    【“……等着我!”】

    【“爸爸!爸爸!……我、我现在就买票去千岁机场!”】

    不知不觉间,SNS上调侃质疑的声音消失了,所有人都安静地看着屏幕里不断刷出来的信息。

    #幽灵航班回归#的话题被默不作声地撤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则#千岁机场,让他们回家#的话题,被置顶到了热门位置的最高处。

    ——【“无论它是真的还是假的,我都要亲眼去见一面,这是我最后的希望。”】

    这行文字刷新出来时,又一个恰巧在札幌出差的家属拒绝了上司工作的要求,驱车赶往千岁机场。

    #千岁机场,让他们回家#

    学校班级里,高中女生流着泪冲出了教室;办公室里,打着领带的上班族紧紧掐着掌心里的手机,跑出了写字楼。

    这一刻,相关的人、不相干的人心中都默念着相同的话。

    这是足以撼动上听的,民意。

    ****

    “如果我们主动与机场联系的话,一定会遭到一连串的盘问,最后大概率还会被拒绝。”

    飞机驾驶舱内,绿瞳红发的少女语气闲适的对赭发少年解释道。

    虽然强制迫降也不是不行,但是中间少不了多余的折腾。

    一架飞机从起飞到降落,可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

    地勤、航空线、交管处统筹、降落的通道与事宜的时机……

    这些都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同步协调,每一步稍有差错,都有可能祸及其他飞机航班。

    而三子的做法很简单。

    借助工藤优作的名气与人脉,将SKF864返航的消息先官方一步,公开于阳光之下。

    以公共舆论为矛,沸腾的民意为剑,硬生生撕开高层拖沓而保守的外壳,逼迫他们缩短决策流程,做出正确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