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在线阅读 - 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126节

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126节

    在天沙城待了一两日,他便逐渐发现了不对劲,刘瑾这边在天沙城的兵力并不算多,只有五六千人,还都是步兵,马匹都是天沙城缴的北戎战马。这说明他们先前甚至没带马。

    一群步兵,是怎么攻城略地还打赢了的?

    刘瑾手下的士兵守口如瓶,根本不肯透露他们夺城的细节。

    这让颜纲越发觉得这其中有蹊跷。

    经过各方调查后,哪怕刘瑾他们极力掩盖,他还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那正在修补的东边城墙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还有残余的硫磺气味。

    这很像使用了慎郡王那边的震天雷的战后痕迹!

    往这个方向一想,这场战斗的所有不合理都变得合理了。

    有慎郡王的震天雷,以少胜多,攻城略地完全不是问题。

    那震天雷怎么来的?

    毫无疑问,是刘渊父子和慎郡王私下勾结,慎郡王才会给他们震天雷啊。

    他可是比谁都更清楚陛下有多忌惮慎郡王,刘渊父子此举,犯了陛下的大忌!

    虽然还没拿到切实的证据,颜纲却已经胜券在握了。

    果然,当他邀来刘瑾赴宴,直指刘渊父子勾结诸侯王的时候,刘瑾脸色大变。

    “大将军,无凭无据给人安上这么大的罪名,与污蔑何异?”

    颜纲却气定神闲地道:

    “污蔑?那你倒是好好解释解释,你们一无投石机,二无战马,是怎么拿下天沙城的?城墙上那些带着硫磺残留味道的残垣断壁是怎么回事?”

    刘瑾只道:

    “我不需要向你解释。”

    此时解释越多,留下的破绽就越多。

    颜纲板着脸道:

    “那就别怪我不念往日情面,将此事禀报给陛下,到时候你们要解释的人就是陛下了。陛下可没我这么好说话。”

    刘瑾心中一震。

    以嘉佑帝那多疑的性子,是信他们这早就被猜忌的边将,还是他的亲信禁军统帅,完全不用想。

    若派人下来调查,鼎德那么多北戎战马,再加上悠悠众口,根本藏不住。

    所以,为了堵住颜纲的嘴,他们只能让出攻下天沙城的军功。

    权衡了一番利弊,刘瑾强压下心中的愤怒,道:

    “眼下最要紧的,是全力对抗北戎,我们不想分神再去应付其他事。你想要的,我可以给你。但也请大将军记住,我们刘家人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此等捕风捉影之言,若传到京中,也别怪我们鱼死网破。”

    颜纲也不是没把柄,若真要撕破脸,谁都别想落到好下场。

    “且,为保障鼎德的军需供应,我鼎德守军必须留驻在天沙城。”免得他们到时候再把持天沙城的通道,在军需供应上做手脚。

    颜纲这才满意地笑了。他才不在乎鼎德守军是否留在天沙城,他只在意军功的归属,和是否能向嘉佑帝交差。

    “刘小将军既然这么懂事,颜某人自然也不会多生事端。以后抗击北戎,还需我们通力合作,来,一杯泯恩仇!”

    说着,就朝刘瑾举起酒杯。

    刘瑾愤恨地喝下了酒,带着满腔怒火走出了军帐。

    深秋晚上的夜风一吹,吹散了酒意与怒火,却也吹冷了他的心。

    鼎德危急,慎郡王想各种办法给他们解围,还送来最急需的军需物资,帮他们拿下天沙城,一点战利品都不要,说他们鼎德缺兵器马匹,全部留给他们用。

    甚至为了不引起皇帝猜忌,明明可以轻易拿下的城池,分毫未动。

    可朝廷呢,对他们父子屡屡猜忌打压,先前求援,推三阻四不说。好不容易等来了援军,还在来的路上抢劫百姓,贻误战机,到达后第一件事不是帮他们做什么,而是各种威逼利诱要抢战功!

    如此不堪的朝廷与帝王,让人如何能心悦诚服去效忠!

    第97章

    可为了京中的家人, 为了边城的百姓,他们必须忍耐。

    与朝廷争斗,得利的只会是北戎, 受苦的却是无辜百姓。

    昨天,父亲那边也传来消息, 夏金良的部众,是真的如约全部返回了燎原,没有任何染指其他边城的意思。

    他想, 或许慎郡王也正是因为心怀百姓, 明明有神兵利器,却没有向更孱弱的大启边城出手,而是选择向北扩张。

    想到此, 刘瑾却是越发敬佩慎郡王的胸怀。

    这样的人, 才是值得他们效忠的主君啊。

    这一刻, 他甚至大逆不道地希望皇帝能立刻暴毙,到时候他保准不再讲究什么中立立场, 直接全力支持慎郡王上位。

    可惜, 这一切都是幻想。

    得知他不得不让出战功,手下的将官们也十分气愤。

    “什么玩意儿,还是禁军统帅呢,打仗的本事连岭台的百姓都不如, 抢战功的本事倒是比谁都行!”

    “就不该让慎郡王麾下的夏将军他们那么早走,到时候直接几枚震天雷把这些禁军也炸了多好!他们不是想抢战功么, 到时候就说他们是抗击北戎蛮子的时候牺牲了, 保管壮烈光荣!”

    可再怎么气愤, 都不能让禁军知道他们和慎郡王那边的关联。他们只能把这些抱怨压在心里。

    除了将官们, 就连普通士兵, 也对禁军非常不满,交情好的私底下悄悄议论:

    “那些家伙仗着自己是禁军,趾高气昂得很,经常和我们争夺水源粮食不说,还想使唤我们的人去给他们干活儿!和慎郡王麾下的兵比起来,简直就是一堆糟粕。”

    “对啊,人家慎郡王手下的兵多厉害,对我们那叫一个客气谦让,偏生他们没本事还脾气大。”

    “真是连慎郡王麾下一根脚趾头都不如!”

    “唉,若是和我们并肩作战的还是慎郡王麾下的人该多好!”

    “哈哈,你怎么不说咱们直接成为慎郡王麾下的兵,那还更好呢,骑不完的北戎马还有震天雷可以用!”

    “嘿嘿,我倒是想,就是皇帝老儿不准啊!”

    ……

    夏金良护送马匹的军队,虽说来得快去得快,却在鼎德守军心中,种下了不可磨灭的种子。

    在夏金良率部援助鼎德期间,李洵却回到肃城等地,视察起了今年秋收与棉花的情况。

    如今已经是九月下旬,不仅完成了秋耕,棉花也全部采摘回来晾干了。

    司农令周如植向他汇报起了今秋棉花的采摘情况:

    “……棉花种植总共六十万亩。”

    这主要是来自租赁了春耕地块的百姓们每五亩地必须种植一亩棉的政策,后来分来的流民们,因为只能种植一季,便没在棉花种植上做任何要求。

    除此之外,李洵还特意在种棉花的时候,拨了一万士兵进行棉花种植,大概每人种了两亩地,所以也有两万亩。

    “籽棉平均亩产量一百斤,去籽后的皮棉产量约三十斤。总计一千八百万斤。”

    这亩产量,离现代社会的产棉大省x省动辄八百千斤的亩产量还是差得有点远,甚至离如今西戎那边一百五十斤的亩产量也还有距离。

    总产量也就1.8万吨,还比不过现代x省的百分之一。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正常。

    这边本就没有西戎的气候光照条件,而且历史上棉花品种是经过几次变迁的,如今这个科技水准,对应的还是产量比较低,品相也相对没那么好的棉花品种。在没有化肥的情况下,产量本就不可能太高。

    而且,一千八百万斤目前对他来说也已经完全够用了。

    做成棉甲棉裤,一套大约用棉四斤左右,都可以做成好几百万套了。当然,不可能真的全部做成棉衣裤,还有做棉絮,织棉布等其他安排。

    总之,每个兵冬季每年冬季可以发三套棉服进行日常换洗,再发一床八斤棉被御寒。

    除此之外,家境贫寒的百姓,尤其是老弱妇孺,也可以每人发一套过冬,再每户发一床棉被。

    冬天气温低,棉服洗了基本上没法干,要等到春夏再洗。为了卫生,内里的里衣也可以用棉布来做,一是柔软,二是吸汗,经常换洗内衣会比现在更好。

    除了自用,这么多棉花还可以织布卖到南边去,从西戎传进来的棉布,如今在中原地区还属于稀有的奢侈品。不趁着稀缺赚一笔钱,就枉费他发动全民种棉花了。

    如此零零总总算下来,就需要建几家规模非常大的棉加工厂。

    对此,他早有规划,决定一共建两家厂,小的一家建在燎原,大的一家建在河原。

    如此安排,一方面是因为河原的耕地最多,棉产量也是最多的,另一方,却是对河原经济的扶持政策。毕竟没什么比大型企业更能带动当地就业与经济发展的了。

    河原在被他收复的这一年时间里,基本上都是属于边城一样的存在。

    百姓和商人们,对于在此居住和经商,多少有些没安全感。除了外地收容来的流民和身无恒产的百姓,其他人基本上不太愿意往河原搬迁,也不太想去做生意。

    不过,如今河原前头还有纳古斯和克乌湖两大部落挡着,这方面的顾虑应该逐渐能被打消。再有棉加工厂的带动,百姓们的收入也会大幅度提高,商业自然也能跟着繁荣起来。

    工厂和工人们的宿舍区,基本上已经在今夏农闲的时候建设得差不多了。

    弹棉花的机器,棉织布机也让商人们从西戎采买运送回来。如今要做的,便是将各地的棉花陆续运送到两个加工厂的仓库里。

    另一方面,则是厂内工人的招聘。

    首先是通过产能计算需要的工人数量,根据产品利润和成本预算拟定各岗位待遇。

    这么细致的活儿他不太擅长,直接把事情交给了越发擅长管家的七公主,让她找经验老道的商人们一起商定。

    当然,总体方向上还是有一些要求的,相当于在他圈定的范围内进行规划。

    七公主很高兴皇兄能把这样的事情交给自己,觉得自己如今不仅是管家,还参与了社稷民生的大事。

    李洵听她这话有些好笑:“你可是我的财政司长,管的事还不够大吗?”

    封地内绝大多数的开支基本上都要到七公主处领银子。为此她把自己的几个侍女都培养出来做助手了。

    七公主娇憨地哼哼了一声:“那不一样,这是实务!”

    说完,又拿起李洵给的统筹书看了起来,然后惊奇道:

    “大哥,这次要招这么多女子吗?”

    李洵道:“服装纺织厂自然是女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