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化宋在线阅读 - 化宋 第84节

化宋 第84节

    张叔夜摸着胡须,大赞道:“不错,这法子可行,我得上书官家,请张相派人主持此事……”

    王洋摇头:“这,若是上书官家,怕是很难成功。”

    “这是为何?”张叔夜眉头一皱。

    王洋叹息道:“你也是蒋公的门生,这些年来,变益法为厉法之事,难道还少了么?”

    当然不少,做为变法派的一员,张叔夜可是亲眼看到明明是好心的有益之法,如何被贪官酷吏用来变得法儿坑害百姓的。

    张叔夜有些无奈道:“但,总不能因为畏惧失败,而不去改变吧?”

    王洋解释道:“非不可,而是不可由官府行事,须得由本地羌人去行此事,否则以官府之能,怕是难以有多少利润,落到各地城寨身上。”

    张叔夜并不是旧党那种耻于言利的人物,变法派对经济问题还是有所了解,闻此言,便大感不悦:“我大宋子民都未有利,如何能将羊毛之利,奉送于羌民之手,由我说,拿些米粮将他们打发了便是,赚来的钱,用于边州民生,都是正理。”

    王洋看着张叔夜,发现这种回答当年几乎是和自己问师父的一个问题一模一样,便把当年师尊信里的回复略做修改,直接使用了:“张监司,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没有给供货商留下足够的利润,河湟羌人为何要放弃劫掠,专心为我们牧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我们并非不得利,只是要留下一份,惠及边民,免得他们心向西夏……”

    说到这,他顿了顿,仔细回忆了一下下边的内容,继续道:“我大宋教化边民,多以威加,不以利诱,如能以羊毛之利,勾连党羌之民,将来攻占西夏,也能更为受用不是?”

    张叔夜微微点头,觉得有道理——相比于每年朝廷丢在西北的军费,这一点利润,当真是九牛一毛。

    “所以,这些商户如何做,更让他们自行觉决好了,我们能帮的事情,便是搭好台子,让边州之民,自己寻些出路。”

    张叔夜点头,他细细想了这个办法的前后,又不解道:“可是,中原之地本就有商户去收购羊毛,我们若是不主导此事,又能做些什么?”

    重头戏来了!

    王洋集中精神,认真道:“我们需要定下规矩!”

    张叔夜眸光一闪,瞬间锐利起来:“您是说……”

    王洋侃侃道:“我们需要定下规矩,如羊毛一斤最低以多少价格收买,建立交易行,为两边的商户做下担保,规定不同上品、中品、下品的区别,如此一来,收税便利,也可以方便两方交易,但这有一个最大的难处。”

    张叔夜道:“请讲。”

    “钱!”王洋斩钉截铁道,“没有钱,那么就无法抬上最低的价格,至少要有收购一州之地羊毛的价钱,才能将这规矩做起来,没有这样的实力,无论是朝廷如何规定,两方也只会私下交易,不会理会朝廷规矩。”

    很简单的道理,你说十文一斤,但没人收购,我就卖不出去,但如果你朝廷愿意十文一斤收购了,那无论商户说破天去,你也不可能九文卖给商户。

    张叔夜长叹一声:“那,这事应如何做呢?”

    收购一州羊毛,那至少要数十万贯,超过了大部分州府一年岁入……

    王洋继续道:“这事,你需要找宗知州,以他为担保,可以说服新镇的商户,以规定的价格购买,他们本来就是最终的买家,必是有这个钱财的。”

    张叔夜听到这里,兴致已经不高了,因为这个计划就算献上去,也只是给这密州宗泽刷声望,他若想得这声望,重入仕途,至少得当上这密州知州……等等!

    张叔夜骤然想起种彦崇要他来新镇的目的,险些扯下一根胡须,痛得他用极大的毅力才维持住表情不变,他沉声道:“不知阁下,可知延安府宣武校尉种彦崇?”

    “当然知道,”王洋摸了摸脸,用复杂的语气道,“那是吾之师兄,已有两年未见了。”

    张叔夜心中越发明了,不由笑道:“原来如此,老夫此来,正是种校尉推荐而来,不知阁下师从何人,可否让吾一见?”

    “吾师为桃园之客,避世已久,”王洋遗憾道,“一时半会,怕是无法引见。”

    张叔夜有些遗憾,但更多的是疑惑,他不动声色道:“却是我没那福气,他让我来此,怕也是令师的主意吧?”

    王洋疑惑道:“这,从何说起?”

    赵士程全程看完,以说王洋还是嫩了些,张叔夜可不是那些没文化的老农,而是家学渊源、历经宦海浮沉、见过变法成败、官龄比宗泽还长的老油条,你光是给他萝卜,他哪那么容易上勾啊!

    他跑出门找了一张纸,随便写了几个字,又跑回房里,看王洋还在和张叔夜打太极,就站在椅子上,将手上纸,在张家父子背后展开。

    王洋抬眼看到那几个字,目光微微一凝,轻轻点头,便语出惊人的道:“张监司,吾便也不绕弯子了,此次师兄引你前来,是因为朝中大变将至,想让你接任密州知州,免得朝廷来了恶吏,损了我师兄弟这点积业啊。”

    张叔夜皱眉道:“哦,如今朝廷中,张相励精图治,又哪里会有大变。”

    王洋微微摇头:“快了,还有明岁,官家便会召蔡京入京,复得相位。”

    张叔夜执杯的手一顿,杯中酒水,险些便洒了出来。

    他儿子就没有这么好的养气功夫了,立刻大声道:“怎么可能,这才一年时间!张相无过,怎么会罢相?”

    不怪他心急,因为他爹就是被蔡京拿下来的,就是因为蔡京罢相了,才准备着积累些威望,想要复职,这要是蔡京重新上位,那他们一家人,还能有出头之日么?

    王洋没有回答,只是凝视着张叔夜。

    这位头发斑白,却依然有英武气概的文士,却是长长一叹:“官家这忍耐,不过两岁么?”

    他没有问对方哪里来的消息,但他却也明白,蔡京不会罢相太久,因为没有人能比他更会揣摩官家的心意,当然也明白,除非自己愿意依附蔡京,否则,便只能等着蔡京老死,再谈起复之事了。

    再看看面前的小辈,他忍不住调侃道:“如今老种相公也是闲赋在家,吾如今区区一个监司,如何能越品而任知州?你们这师兄弟,真以为朝堂之事,如此容易?”

    王洋微笑道:“我自然有办法,张监司不妨在这镇上,多等两天。”

    张叔夜本来也是这么准备的,道:“那便先谢过王里正了。”

    王洋于是告退,走的时候,还伸手带走了旁听的小朋友。

    才一出门,在新镇说一不二的王里正便垮下脸来:“小公子,我是不是给你丢脸了?”

    好惨,才说下大话,就没有了,这张叔夜根本不像宗知州那么为国为民。

    赵士程拍拍他:“是你急着表现,让他察觉了,放心,他已经在勾上了,只是在和你拉扯,至少,他儿子已经咬勾了。”

    王洋抱怨道:“那儿子好骗,可那爹却不像赵观察那么好糊弄了。”

    赵士程遗憾地拍了拍他肩膀:“这条鱼有点大,肯定要花些力气。”

    王洋神色又很快坚定起来:“你再等等,我一定不会让他们跑掉,若我真拿不下,您再亲自出手。”

    赵士程本来已经准备的好的话术顿时咽了下去,他微笑着说:“好。”

    第111章 再加画一次

    回到老爹的房间里, 正在灯下翻看小报的老爹看着终于舍得回来的儿子,面露不屑:“怎么,终于把人骗到了?”

    赵士程摇头:“王洋去的, 我没开口, 那人正在犹豫,估计还要花上一两天。”

    赵仲湜轻哼一声,翻开小报换了个版面:“王洋这小子, 还是缺了些城府, 那张叔夜怎么说是也国公之后,想官复原职, 只要低个头就可,又何必去上他这小船。”

    赵士程于是上前殷勤地给老爹捶腿, 天真地问道:“那爹爹, 你要不然也上这船好了,有你这大帆,必能让我们乘风破浪, 直济沧海呢……”

    赵仲湜嫌弃地把儿子推开:“走走走!有那么多兄长还不够你祸害, 居然还你亲爹也不放过,我怎么生出你这个冤孽来。”

    “爹爹你这么说真伤人, ”赵士程不悦地坐到他椅子边上,“咱们家再过一代就是远宗了啊,这不是为了将来嘛。”

    “我cao心你们这些小儿辈就够了,暂且管不了那么远。”赵老爹断然拒绝, “好了,臭小子, 你想明天怎么出去玩都行, 允你了, 别烦我便是。”

    他明天还得去淘海货呢,自从市舶司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市舶务后,新镇这边已经形成一个不错的海商市场,甚至有一些没有进入宫廷的好货,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赵士程得了允许,满意地走开了,都没有再给的老爹捏一下。

    在赵士程看来,张叔夜是一个很典型的宋朝士大夫,做为名门之后,他受到的教育一直都是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这种思想钢印已经烙进了骨血,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打动的,百姓的生活离他们很远,在他看来,为天子牧民,只要百姓有衣有食,遇到灾荒及时救灾,让一地安宁不生事,就算是好官了。

    当然,如果能把一地治理好,那也是政绩,能像他的老师蒋之奇一样一生结束时有个美谥,就算是人生不枉了。

    而宗泽不同,他是底层出身,见惯了普通百姓的困苦,知道民生之多艰,所以宗泽会站在百姓那边,帮着对抗朝廷与权贵的各种横征暴敛。

    但宗泽这种不好找,一般的被压迫者,遇到跨越阶级的机会,大部分会努力融入进去,而不是帮助从前的同类。

    正是明白这点,所以赵士程要求并不高,如张叔夜这种,不与蔡京等人同流合污,有着自己的cao守,不会为了恢复权位而折腰,那就已经是很不错的官了。

    所以,要让张叔夜心甘情愿地上船,那就得让他看到有成为名臣、名留青史的机会。

    王洋第一次做这种事,有点太心急了,相信他很快就能调整过来。

    自己只要在一边看着就好。

    -

    天色渐明,张叔夜早早地起床洗漱了,也没叫儿子,而是揣着两个炊饼,慢悠悠地游荡在新镇街头。

    他也是在西北军中待过的人,对吃食要求并不高。

    清晨的街道很是繁华,汤饼、稀粥的小摊吆喝着,沿途的大小店铺已经摆好了货物,毛料的气味散发在空气里。

    街道顺畅,昨天还有的积水,今天已经完全清理了,路上也不见牲口的粪便,挑着菜叶贩卖的小贩不时被人叫住。

    这繁华的模样让他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东京城里。

    年近五十,漂泊半身,他似乎还是一事无成。

    他与家中关系并不好,作为第三子,他的兄长们都依附主脉,几乎毫无自己的主见,而在兄长们看来,他这个弟弟志大才疏,总要和他们对着来,所以亲缘淡泊,自从父亲去世,分家之后,他与张家的交流,就越发少了。

    如今朝中局面混乱,官家轻佻,他这样不喜攀附的官吏,路在何方?

    当年胸中有大志,欲踏破贺兰山,灭亡西夏,也曾出使辽国,探察虚实,献上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以求北征。

    然后便是蹉跎在一任又一任的知县知州上,临到老去,反而贬官发配,不知此生还可否被起用。

    这世事无常……

    他正反思自己这人生呢,突然被人撞了一下。

    却是一群人拥挤地跑了过来,他一时不解,拉住了一个人,问道:“这是做什么呢?”

    那人看了他一眼,答了一句“下新区了!”,便飞一样的跑了

    张叔夜目露疑惑,也跟了上去。

    ……

    张叔夜看着这处“新区”,确实很新,这里都是些低矮的茅草棚,连屋舍都是新修的——很多棚上的茅草甚至还是青色的。

    道路是坎坷不平的泥浆小路。

    与镇上的新屋不同,三三两两的人蜗居在棚外,把前日让大风吹塌的窝棚再重新扶起来。

    妇人背着孩子,正用瓦罐煮着一点稀粥。

    张叔夜已经询问过,知道这些人是哪来了的,他们都是今年黄河水溢出,逃难到新镇来的灾民。

    黄河之水啊,如今已经成为大患,分为两流,各入东海,水缓而沙淤,年年修堤,年年决口。

    尤其是仁宗、神宗、哲宗,每隔二十年,就有一次改道决堤,仁宗年间,六塔河决堤,淹没了大半河北路,神宗年间,曹村决堤,淹没良田三千万亩,哲宗年间,内黄口决堤,京东之北,尽成泽国……

    到如今,修修补补,也总有小段堤坝溢水,也不知下一次大的改道,是去哪里。

    不远处,那王洋正走被簇拥着走在泥泞的道路上,周围的人十分虔诚,用极为期盼的目光看着他。

    王洋笑了笑,大声道:“各位乡亲,今年新镇的新地皮已经划下来了,你们只要录入户籍,就可加入新镇,暂时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