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温乔刚确定要盖房子,村长便帮他从村里挑选出十三个经验丰富的盖房好手,建房待遇同木西那边一样。

    温乔要盖房子,木西觉得自己作为未婚夫也要出一份力。木西给自己请来帮建房汉子们做饭的婶子和大娘每人每天提高五文钱工钱,让她们每日多做一些饭菜,把帮温乔盖房子的十三位汉子的饭菜一起做出来,让两边建房的汉子们每天在一处吃饭。

    除此之外,木西平日也会帮温乔做一些挑水、和偷懒的建房汉子沟通、帮忙监督建房进度这类的杂活。温乔一个小哥儿请人盖房子,村里难免会有人仗势欺人、故意躲懒不干活、同温乔胡搅蛮缠要求涨工钱,每当有这种事情发生,就是木西这个未婚夫登场刷温乔好感的时候。

    耗时一个月零六天,温乔的新房子终于竣工,在晾晒半个月以后,温乔找了一个良辰吉日搬进了新房子里,并且简单办了一个乔迁宴,请来关系亲近的亲朋好友一起吃席。

    温乔搬回新房子住以后,木西和温乔又过起了每天早中晚一起吃饭的日子,有时两人也会跟着建房的汉子们一起吃中午饭。

    地里的庄稼已经成熟,木西吃过早饭准备去地里收麦子却被温哥儿拦着不让走。

    “等我一会儿,等我吃完早饭和你一起下地干活。”

    温乔拦下木西不让他走,温乔搬回新房子住以后,木西和温乔又过着每天一起吃饭的日子。地里的庄稼已经成熟,木西吃过早饭准备去地里收麦子却被温哥儿拦着不让走。

    “房子这两天就可以建好,你留在家里帮我看着,不要让那些汉子偷懒,地里的活暂时用不到你。”

    “我和你一起去,地里的活不能让你一个人干。”

    “不用。”

    村长走进温乔家看到的便是两人争论谁下地的场景,他看到这一幕看得牙酸,忍不住假咳两声。

    温乔看到村长站在院子里,赶忙松开握着木西的手,略微有些尴尬地招呼起村长。

    “村长,您怎么来了?您吃过午饭了吗?今天我闷了米饭,炒了两个rou菜,我去给您盛一碗。”

    “不用,我吃过饭来的。”村长摆手拒绝,“我有事情找木小子,木西你吃完饭和我去一趟县衙。”

    以前他每次去办事,身边跟着的都是大儿子,现在大儿子走了,也只能拉着侄子木西跟在自己左右了。

    “大伯,咱们好端端去县衙做什么?莫非县太爷抓到温有财他们了?!”

    “温达死了。捕快通知我,让咱们村的人去给他收尸。”

    “啊?!他不是跟着温家那两个老的吗?怎么就死了?”木西和温乔两人都有些震惊,温家两个老的一直拿温达当心肝宝贝对待,温达怎么突然就死了呢?

    “没人照顾他,活生生饿死了。”

    “啊?!”村长轻飘飘一句话,让温乔十分惊惧,温达居然是饿死的?!

    村长从前来通知他去衙门领人的捕快口中得知温达的死因时,也是十分震惊。

    “温家那两个老的生气温有财带着妻儿撇下他们跑了,温达又是废人一个,两人对待温达便没了以前的疼爱。”说到这里,村长也忍不住叹气,他实在想不明白居然有人会狠心看着孙子活活饿死,“他们把温达堵上嘴绑住手臂扔到院子里让他自生自灭,今天温达的尸体才被人发现,捕快说经过仵作的检查发现温达已经死了有三天时间了。”

    对于谋害亲孙的温家两个老的,县太爷也有安排——三天后,老温李氏夫妻俩正午时分在县城菜市场斩首示众。

    “唉,不管温有财他们做了什么事情,温达毕竟是咱们木家村的人。木小子,你和我一起去把他接回来,埋进温氏祖坟让他落叶归根。”

    “大伯,我已经吃过午饭了,咱们现在就出发。”

    “行,走吧。”村长情绪低落,温达这件事给他带来了很大冲击,让他忍不住想起他们夫妻俩如今和大儿子木东之间的恶劣关系。

    木西叮嘱温乔在家好好看家,帮他照看一下隔壁正在建的房子,随后跟在村长大伯身后出了温乔家的大门。

    第35章

    村里人对于温达爷孙三人的死亡唏嘘不已,更多地是咒骂抛下他们三人,拿着银子逃之夭夭的温有财一家四口。

    老温李氏夫妻俩因为蓄意谋害亲孙子被县太爷判了斩首,尸体被扔到乱葬岗,温氏族人以及木家村的其他村民都不同意将两人的尸首埋进温氏祖坟,反倒是温达这个孙辈却被温氏族人裹上草席挖坑埋进祖坟,由温达亲二爷牵头请来道士为他超度,保佑他能顺利投胎,下一辈子生活顺遂。

    由温达爷孙三人死亡所带来的的低落情绪没有在村民心中停留太久便被秋收紧张热闹的氛围所冲散,全村人都欢欣鼓舞着投身于秋收大潮中。

    木西的新房子也在秋收正式开始的前两天正式完工,等到秋收结束找一个良辰吉日便可以搬进新房居住。

    “房子已经建成,不知道咱们两个人什么时候才能成亲?”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房子里难免有些寂寞,“等秋收忙完了,我去找大伯问问咱们能不能在今年过年之前成亲。”

    听到木西提起成亲的事情,温乔脸上的温度瞬间飙升,“你……你想问就去问呗,和我说这个做什么。我又没成过亲,哪里会知道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