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线阅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07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07节

    朱允炆微微点头,默默盘算后说:“既如此,那就将结余与入库银全都拿出来,即六百九十二万两再作分摊,尚未入库的五百三十二万两,转入明年预算。各部大臣,拿出所需所请,厘清之后,至户部申领。”

    夏元吉无奈,这来回去留,忙了一大圈,户部较之最初,也就只多了一百万两钱钞的结余。

    铁铉听闻有如此好机会,当即站出来:“皇上,兵部申领三百万两钱钞,有了这笔钱,明年开春新军之策便可普至山西、陕西、四川全部卫所,距离全面推行新军之策更进一步。”

    陈性善不乐意了,连忙说:“兵部是否太贪心了?新军之策按部就班,慢慢来就是了。可文教事关国本,不可耽误。皇上,社学已初步普及,然县学、府学还远未跟进,需要抓紧扩建县学与府学。另外,为适应未来十年所需,北平国子监需要搭建三层教学楼二十一座,远超最初设计的九座,礼部申领二百万钱钞。”

    工部郑赐摆了摆手:“兵部事不着急,礼部事也无需如此之多。最紧要的,还是工部水利。凤阳兴修水利,利了万民,这两年来凤阳府旱涝初解,百姓日子好过了许多,然其他地区依旧严重缺乏水利,是时候向淮安府、徐州府,包括山东等地,兴修水利,以供农田所需。农桑兴盛,以水利为先,工部申领二百六十万两。”

    刑部尚书暴昭见是大家如此热闹,刚刚站起来,还没说一个字,就迎来了一大群愤怒的眼光,你一个刑部的,要什么钱,拿钱干嘛,翻修地牢还是打造刑具?

    暴昭无奈,只好说了句腿麻了,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

    吏部也不好说话,毕竟人事单位总不能给员工要福利吧,什么,衙署破了洞,想要修缮修缮,这个不需要要钱,工部给你负责了。

    一番扯皮与争论之后,六百九十二万两财政,二百四十二万两进入了兵部,用于新军之策;工部领了二百万两兴修水利;礼部拿走了一百六十万两用于文教;五军都督府拿走了五十万两,用于卫所整顿;剩余四十万两,则进入了水师都督府,主要用于改善南洋水师、旧港驻军军士的生活。

    朱允炆看向众人,严肃地说:“朝廷不可支出无度,也不可结余太多,收支平衡,接近……平衡,是健康的财政。当然,每一笔财政去向,都会有专人厘清、调查,朕绝不允许这些钱财过一个人的手,留一层的钱。若是这些钱财没有落到百姓、匠人、军士手中,而是落在了官吏手中,朕绝不轻饶。”

    众人领命。

    夏元吉道:“自朝廷改俸禄之后,官吏生活大有改观,官吏清廉,一年到头依旧有所剩余,少的剩余十两钱钞,生活康泰已可满足。若再有人贪污,着实是胆大妄为,应予以严惩。”

    朱允炆摆了摆手:“官吏不会安于现状,俸禄能让他们衣食无忧,却不能满足他们的奢侈享乐。若缺了监察,缺了法度,难免各级官吏会堕落。朕希望在建文十年,朝廷要加大对官场整顿,务必减少贪腐,清除乱民、扰民,不作为,胡作为的官吏。”

    蹇义与戴德彝表态,加强全察,加大治理。

    “阅兵方面准备的如何了?”

    朱允炆看向铁铉。

    铁铉自信地说:“皇上,阅兵方面已准备就绪。按照吩咐,在小教场内搭设了观览高台,混凝土道路也完成了修缮,民众观览区域也已清理完毕,可容纳八十万百姓聚集。”

    朱允炆满意地点了点头,可以容纳八十万人的广场,算不得大,至少比不上后世京师的那座百万群众大广场。

    当然,八十万只是理论数,并不意味着整个金陵城的人都跑过来。

    朱允炆看向解缙与杨士奇:“届时百姓聚集众多,务必妥善安抚百姓,有序进入,有序离场,不可出现混乱。内阁去看看现场,保障百姓所需,考虑周到,与兵部、五军都督府准备好预案,及时应对。”

    解缙、杨士奇连连答应。

    大阅兵事关重大,绝不允许出现事故,务必做好安排。

    各方消息已开始传入京师,南洋诸国中,已有六个藩属国国王亲自带队,正在前往京师的途中,其他国家也派遣了王子与重臣。朝……鲜方面,国王李芳远此时也已抵达北平,瓦剌的把秃孛罗抵达了开封,国内各地土司也都接近京师,朝廷官员与安全局人已在江西接应到了乌斯藏哈立麻、札巴坚赞。

    这是大明开国以来,第一次齐聚各国国王、王子、首领,齐聚地方势力首领与要人,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远超洪武。

    这是大明的大外交,是大明对外展示实力、国力的最大舞台,朱允炆力求办得精彩,办得得体,办得令人深刻。

    十二月,大阅兵进入了最后的准备阶段,教场内开始了三天一次的彩排,各种布置开始完善。匠学院、工程极学院也参与到教场内,做好相应的装备调试,准备好了令人震惊的秘密武器。

    十二月三日,乌斯藏哈立麻、札巴坚赞抵达京师,朱允炆特派回京的姚广孝,代替皇室迎接,并安置在天界寺内。

    这一夜,朱允炆看着乌斯藏的舆图,对这里的复杂依旧有些头疼,思虑良久,才定下心思,先聊聊再说,和平臣服为上,下下策才是动武。

    翌日。

    朱允炆下旨,请哈立麻、札巴坚赞入朝。

    哈立麻、札巴坚赞在姚广孝、候显等人的陪同下,进入了大明帝国的奉天殿。令群臣不满的是,哈立麻、札巴坚赞对朱允炆行的是佛礼,而不是跪拜之礼。

    朱允炆对这一点并不感觉意外,候显在乌斯藏耽误了那么久才回京,可不是因为路途遥远,而是这些人躲着不见,不愿来,以致于拖延日久,最后被候显等人的“诚心”说动,这才答应入京师。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乌斯藏要设省?

    方外之人,不行世俗之礼。

    哈立麻与札巴坚赞自认为是乌斯藏白教中人,唯一值得他们朝拜的只有佛,大明天子,他是人,不是佛。

    朱允炆看着这一幕,并没有动怒,这点小事还不会勾起太大的不满情绪,只淡然一笑,平和地说:“久闻哈立麻尚师、札巴坚赞第悉(第悉为首领的意思)是乌斯藏名望大家,今日一见果是不凡。这一路杳杳数千里,穿府过县,倒是辛苦了。”

    “劳天子动问,数千里修行,我等并不觉辛苦。”

    哈立麻不温不热地回道。

    朱允炆点了点头,称赞道:“哈立麻尚师不愧是修行中人,数千里修行不觉疲惫,大明军士就比不上尚师,他们从七千里之外的西疆返回京师,可是足足休养了三个月,如此说来,乌斯藏佛法果是有妙处。”

    哈立麻、札巴坚赞脸色变得有些错愕与难看。

    建文皇帝这是啥意思,他不是想说,大明军士能能跑到七千里之外收拾了西域,自然也能跑到西域南面的乌斯藏收拾了我们?

    好一个犀利的帝王,不动声色,竟威胁了过来!

    哈立麻凝重地说:“乌斯藏佛法不同于大明佛法,它诞生于冰雪高原之上,加之乌斯藏有大佛护佑,深修佛法,方可不觉疲惫。若天子有意,乌斯藏佛法愿弘扬金陵。”

    朱允炆听闻之后,哈哈大笑起来。

    解缙、杨士奇看着有些大胆的哈立麻,有些愠怒。铁铉、杨荣的目光变得有些阴冷,哈立麻竟然想要度化建文皇帝,还真是有胆量啊。

    “大胆!”

    蹇义看不惯哈立麻的嚣张气焰。

    朱允炆摆了摆手,止住笑意,目光中带着几分幽冷:“尚师果是厉害,既然乌斯藏佛教如此热情,那朕是不是应该号召大明芸芸众生,前往乌斯藏的布达拉宫看一看佛法?不瞒尚书,朕有几位皇叔喜好佛法学问,身体也好,或可以入住布达拉宫,精研佛法。”

    此言一出,百官敬佩,看着吃瘪的哈立麻,一个个心里爽快至极。小样,你想度化建文皇帝,皇帝还想让藩王去布达拉宫玩玩呢。

    哈立麻一脸肃然,看着朱允炆那双深邃而令人畏惧的目光,终低下了头。看得出来,建文皇帝并不是怀柔的人,也不是一个退让的君主。

    最初,哈立麻并不想离开乌斯藏,只想派遣一个弟子应付了事。

    可在建文八年底,大明打败帖木儿,并在西疆设置卫所的消息传入消息闭塞的乌斯藏。哈立麻以为大明无法立足西疆,可到了建文九年中,大明的卫所越发完备,地方也开始变得井然有序,这不得不让哈立麻感觉到不安。

    加上候显、智光等人的游说,不得已才出了乌斯藏,准备见识见识建文皇帝,看看他的意图如何。

    现在,朱允炆的意图几乎已经昭然若揭,他想要乌斯藏,想要当布达拉宫的主人,但自己不会同意。

    可强势的大明不能招惹,哈立麻推脱:“乌斯藏不过是一苦寒之地,怎敢劳皇室亲王前往。乌斯藏自上而下,敬仰天朝,愿一如既往,听天子差遣。”

    哈立麻亮明了态度:朱允炆,乌斯藏就是乌斯藏,洪武年间设置的朵甘都司、乌斯藏都司,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了,一切如故,不要再作改变。

    朱允炆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对于乌斯藏特殊的情况,可以给予政策,选择羁縻,重用僧教,但那里的土地是大明的,大明的军队必须驻扎。

    想到这里,朱允炆干脆摊开:“乌斯藏地区是大明西部重地,如今西疆省已是平定,设了西疆省,若乌斯藏迟迟不能设省,朕心不安。今召乌斯藏尚师与札巴坚赞第悉前来,是为了商议设省一事。”

    哈立麻、札巴坚赞听闻之后,顿时脸色大变。

    设省?

    明廷想要加强对乌斯藏的直接控制?

    札巴坚赞咬了咬牙,再一次提醒:“乌斯藏地势高,到处都是雪原,气候又是寒冷,设省就没这个必要了吧,官员上了高原,恐怕会难以喘息,更难行走。”

    朱允炆淡然一笑,将目光投向候显、智光僧人:“敢问札巴坚赞第悉,可是在高原之地见到的大明使臣,还是在其他地方?”

    札巴坚赞顿时语塞。

    没错,候显上了高原,智光也上了高原,这两个家伙虽然气喘吁吁,但还是适应了高原的气候,甚至还在高原上生活了近一年时间。

    朱允炆没有给哈立麻、札巴坚赞拒绝的余地:“乌斯藏设省,是朕不可更改的意志。但考虑到乌斯藏的情况,朕可以暂设一个都司,不设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两位意下如何?”

    哈立麻、札巴坚赞自然清楚这里的都司是什么意思,显然不再是羁縻的已藏人为主的都司,而是直接听命于大明皇帝的新都司,换言之,他想要大明军士进入乌斯藏等地。

    哈立麻没想到,自己千辛万苦来一趟大明京师,迎头棒喝,就是建文皇帝要设省的消息!

    札巴坚赞有些愤怒,若是大明皇帝和颜悦色,低三下气,哀求自己,说不得还会准他设省,入驻军队,现在竟是如此强势,以势压人,谁能同意?

    哈立麻看了看微摇头的札巴坚赞,对朱允炆说:“乌斯藏愿意臣服,还请天子保持现状,朝廷的赋税,我们会以马来抵。”

    朱允炆摆了摆手,轻声说:“赋税是赋税,现在谈论的是设省的问题,当然,兹事体大,朕也不强求你们即刻回答,不妨留在京师,观览放松,在开春之后再给朕答复。你们放心,在乌斯藏设新的都司,并不会干涉你们的宗教与信仰,不会成为你们招揽信徒的障碍,大明会尊重乌斯藏的现状,就如尊重西疆的回回人一样。”

    哈立麻、札巴坚赞听到这里,心头总算是放松下来,至少明廷并不打算直接动用武力强行改变乌斯藏。

    既然还有时间,那就等等再说。

    朱允炆强势在先,礼遇在后,威恩并施,为了表示对哈立麻、札巴坚赞的重视,封哈立麻为大宝……法王,扎巴坚赞为阐化王,赐给诏书和螭纽玉印。

    为了拉拢这两位实力派,朱允炆不惜血本,赐下了五百斤黄金与二百斤金粉,金粉并非是纯金,而是一定比例的铜、锌和铝合金,对于佛教徒而言,往往会用金粉写书,粉饰佛像等。

    如此手笔,不可谓不大。

    哈立麻、札巴坚赞被朱允炆这突兀的改变弄蒙了,这些程序难道不是应该放在前面的吗?你早点给了好处,我们也不会那么针锋相对了啊。

    两个人很是不理解,直至后来回到会同馆,陪同的姚广孝解释了一句:“若天子先施以好处,后谈论问题,事成,岂不是让人误认为尚师与第悉是贪婪之辈?天子先议事,事不论成败,都赐下封赏,说明天子重视两位与乌斯藏大局啊……”

    哈立麻、札巴坚赞钦佩不已,开始认真思考乌斯藏的未来。

    这一日,姚广孝邀请哈立麻、札巴坚赞前往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的工程自建文元年开始,至今已有九年,这才转入到收尾阶段。之所以历时九年之久还没完全竣工,与北平新都营造有关。

    新都营造需要大量高超技艺的匠人,而很多匠人就是直接从大报恩寺工地上拉走的。经过漫长的修建,大报恩寺基本完工。

    大报恩寺以大雄宝殿、天王殿、大明英烈碑为主体,更有一干大殿,僧院一百四十八房,东西画廊廊房一百一十八间,经房三十八间,规模极其宏大。整个大殿内部技艺精美,刹顶镶嵌金银珠宝,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角梁下悬挂风铃一百五十二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

    姚广孝一边引路,一边对哈立麻、札巴坚赞介绍着:“这座大报恩寺是佛教中的圣地,但最神圣之地,并非是大雄宝殿,也非是四天王殿,而是那里。”

    随着姚广孝指向,哈立麻、札巴坚赞看去,只见过了门之后,竟是一大型广场,广场之上,矗立着一座高大庄严的石碑!

    “这是?”

    哈立麻、札巴坚赞有些震惊地走上前。

    姚广孝看着这一座九丈九高的巨塔,目光中满是骄傲。看向顶部,那里是石头雕刻的大明国徽,是大明的象征,石碑上部除了基础的花纹、星辰之外,并无多少粉饰,连字迹也并未写上,倒是底部周围,以浮雕记录着大明王朝的大事件。

    脚下的广场,是阴阳广场,充满了道教色彩。碑刻之下坐着的又是莲花座,充满了佛教色彩。

    姚广孝缓缓说:“这座塔,不是佛塔,而是大明英烈碑!”

    “英烈碑,为何没有文字?”

    哈立麻有些不解。

    姚广孝严肃地说:“文字已经准备好了,但有些人的名字,还没有准备好。这座塔上,将镌刻下为大明牺牲的重要人名,供后世万民永久膜拜。尚师,第悉,若你们愿为朝廷控制乌斯藏舍弃计较,成就大明乾坤一体,百年之后,我相信,这里也会有你们的名字。”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大明大外交

    十二月中旬,各路使臣纷纷抵京。

    第一个抵达大明京师的国王是朝……鲜国王李芳远,李芳远并不是十几个人来的,而是带了三百人的使团队伍,包括重臣河仑、金士衡,大将李从茂等人。

    或许是为了拉进关系,李芳远连伊真儿的父母兄弟也带到了大明。不得不说,此举确实是让伊真儿高兴不已,得到朱允炆的许可之后,伊真儿带着大明的小公主,颇有几分炫耀地在宫中宴请了自己的家人。

    为了让父母好过一些,伊真儿将自己多年积攒的钱财与宝贝,都拿了出来,那一个厚重,让朱允炆直喊败家娘们,御赐之物也敢送人,也就你装天真……

    李芳远第一次见到朱允炆,看着这个比自己刚好小十岁的大明天子,不由地暗暗羡慕。不得不说,朱允炆的命比自己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