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今晚注定是一个失眠之夜。

    罗天赐摸着胸口,脸色难看,“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心慌得不行,不会是谷里出什么事了吧?”

    李仁勇点头附和:“确实,我也有点心神不宁,要不然明天我们回去吧。”

    “我们现在还有吃的,实在不行,以后少吃一点,这外面兵荒马乱的,慎得慌。”

    “小瑾儿,你说呢?”

    顾瑾因为紧张,手心都是汗,她仔细琢磨后回答道:“眼下离巧匠村也不远,来都来了,我们明天先去看看情况。”

    “如果太麻烦,就回去。”

    饿肚子,只会让身体越来越差,到那时,真要有敌人侵犯,便都是待宰的羔羊,无力抵抗。

    粮食必须囤。

    山林寂静无声,当天光有了一丝亮时,三人骑着骡和牛继续前往巧匠村。

    李仁勇几次想问顾瑾话,但每次想要开口,都被自家外甥女的眼神挡了回来。

    他本来焦灼的心更加急躁起来。

    罗天赐担心家里人的情况,倒是没有留意两人不安的神情。

    大概辰时,一行三人终于到达了匠村。

    刚刚到村口,几条大黄狗就冲他们叫唤起来。

    顾瑾有点怕狗,她努力将脚缩起来,不敢落下。

    开玩笑。

    就是在她那个年代,被狗咬伤都必须在二十四个小时内打狂犬病疫苗。

    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毕竟,狂犬病发,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李仁勇倒是不怕,但也没有下来。

    等会还得求人办事,伤了狗子,可就不好说话了。

    大狗子闹出的动静惊动了村里人。

    不少人拿着木棍走了过来。

    罗天赐立刻跳下牛背,拱手行礼:“各位乡亲,在下罗家村村正罗山的儿子罗天赐,不知道郭石叔叔在不在。”

    听到是找村正郭石,那些村民才放下警惕。

    这时,有个身材健壮的大汉朝一座院子指了指说:“他们家在那,你们自己去找罢。”

    男人说完,招呼自家狗子便离开了。

    其他人也一一将自己家养的狗驱赶开。

    顾瑾这才敢将腿从骡背上放下。

    “这个村里的狗子可真多。”李仁勇感叹,“真有钱。”

    罗天赐点头:“都是手艺人,自然比普通的庄户人家要富裕。”

    顾瑾听着后,心中一动。

    她骑着骡子,凑到青牛旁,小声问询:“罗叔,等会买粮我们是分开买还是一起买?”

    罗天赐答道:“分开吧,他们又不是商铺,没有那么大的存量。”

    说着话,三人来到郭石家。

    郭石听到动静,早就打开院门等着。

    见到罗天赐后,讶异满面。

    “是罗侄儿呀,这会怎么来了?”

    “我们想找些工匠起房子,需要的人比较多,所以,过来看看。”罗天赐行礼回话。

    郭石疑惑:“你们罗家村离巧匠村可有段距离,怎么想起来这里找人做事?”

    罗天赐遮掩道:“边城不是在打仗吗,很多人都跑了,我们也离开了。”

    “所以,才要起房子。”

    郭石叹口气:“离开也好,罗家村离边城太近,真要出事,跑都跑不赢。”

    “行,都别站在门口说话,进来吧。”

    有熟人牵桥搭线,工匠的人选很快就定下来。

    实际上,因为战事,他们现在也接不到什么活,大部分人都闲赋在家。

    听到有活干,一个个都纷纷自荐。

    顾瑾本想参与,但她年纪太小,说不上话,又见小舅办事章法有度,索性便在村子里找孩子们玩。

    以她社牛的属性,不一会就都混熟了。

    在她有意的引导下,

    很快,顾瑾就知晓了巧匠村村民的各种职业。

    泥瓦匠,木工,烧窑的,制麻线,打铁的,榨素油的师傅等等。

    最多的是泥瓦匠和木工。

    会制麻线的有两家。

    和她玩的几个小伙伴,家境在巧匠村中属于中等。

    他们穿着由上好的夏布制造的衣裳,言谈彬彬有礼,家教很好。

    苏海棠指着后山,神神秘秘说道:“瑾儿姐,你知道这座山叫什么山吗?”

    顾瑾失笑:“我怎么会知道呢?我又不是你们村里的人。”

    这时,另外一个孩子大大咧咧插话:“苏海棠,我发现你说话总是喜欢卖关子,瑾儿姐,我来告诉你,这叫拉崖山。”

    顾瑾故作疑惑:“拉崖山怎么啦?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拉崖山里有很多香榧树,它们结的果子可好吃了。”苏海棠生怕再被打断,急忙说。

    香榧,坚果之王。

    红豆杉近亲。

    这种坚果南方独有,果实三年成熟,喻为“果中哪吒”。

    顾瑾读书时,记得书本中记载着有一颗香榧树活了一千三百年,依旧挂果。

    因为果实成熟周期长,价格居高不下,一般过年时,才会买两斤打打牙祭。

    听到这个信息,顾瑾对拉崖山有了浓厚的兴趣。

    这边她和孩子们玩,那边罗天赐因为心中记挂着家里,已经将事情敲定了。

    他以高价请了两个木工,五个泥瓦匠。

    李仁勇见状也只能跟着他一样的价格请了几个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