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中文小说阅读网 - 言情小说 - 我在七零年代刷淘宝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78

分卷阅读178

    去呢?”

    “我们几个老家伙研究了一下,寻思着是不是之前的路走偏了啊。所以就把大家伙儿叫过来,聚一聚,开个会唠唠,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就说一下,有什么问题、遇到的困难、或者是新的发现什么的,都可以说一说。”

    话落好一阵,会议室里都是一阵沉默。大家不是不想说,而是问题太多、困难太多,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起。

    副组长董志伟看着大家的脸色,猜到了什么,眼神询问似的看了看胡组长,得到点头后,董志伟开口,“咱们这次研究的课题是新型熔炉设备,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可能方向上有些乱,这样吧,今天这个会既然开了,就不怕浪费时间,咱们就从头开始捋,把这些问题一点点扒出来,统一研究解决办法,集思广益。”

    这个方法获得会议室内所有人的一致点头。

    胡开济转头看向自己对面的人,“那小潘你先来吧。”

    潘鸿点头表示收到,然后打开了自己的工作笔记,“既然要捋思路,那我这边也是从头说起吧。”

    “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炉喉、炉身、炉腰、炉腹 、炉缸,这些部分的数据之前抄录过,大家手里都有,我就不一个个念了,这部分数据经过反复测量和矫正,从设备安装前开始矫正到设备运作后,现在的准确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七,误差不超过百分之三,在现阶段来说已经足够,所以这部分我认为可以越过讨论。”

    胡开济点头,“可以。”

    潘鸿说完,他左手边的人开始将自己掌握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说了一遍,从右到左,依次类推。

    时间一点点过去,很快轮到林冉发言,打开工作笔记,林冉不卑不亢,声音镇定,“我这部分的数据之前也抄录给了大家,不过今早再次矫正后,数据有一项改动,内部砌耐火砖厚度改为750毫米,这项稍后我会在研究数据表中更正,大家先把手里的抄录修改一下。”

    一旦进入工作状态,这些人的眼里没有年纪大小,林冉说改,大家就打开本子找到对应项开始修改。

    林冉等着耳边的翻页声停止,继续说道,“高炉护壳材料是钢板,内衬为耐火砖,砖中设置冷却设备,炉缸、炉底采用碳素耐火材料。炉缸、炉底根据生产后的测量数据显示,这部分砖是逐渐熔损的,需要多加注意烧穿事故,这个我之前跟组长报备过,也跟生产那边打过招呼。”

    胡开济点头表示知道这个事。

    林冉:“这批设备炉底目前掌握的数据是全部使用的碳砖,但是经我们几个人反复研究,觉得它的底部可能使用了粘土砖或者高铝砖,这部分我已经在数据报告中标注了。我这边的情况大概就是这些。”

    胡开济眉头蹙了起来,研究小组成立初期的目的是为了‘剖析’和‘复刻’,以制造出更多的新型熔炉,用以国内各大钢厂的使用。

    但随着研究的日益展开,各厂领导决定增加研究课题,由原来的‘研究怎么造设备’,加入了‘怎么使用设备’。课题增加,原本的研究方向就不合适了,小组内人手就这么多,谁也分不出三头六臂,临时增加课题的同时,也增加了各研究员的工作任务。

    这是研究最忌讳的一点,同一拨人同时进行两个课题,必须分出一个主次来,这也是今天开会需要作出的决定之一。

    想到开会之前,和工业部那边的通话,得到的最新指示是,上边跟武装部、航空部、外交部沟通后的结论,是主生产、副设备制造。

    胡开济揉了揉眉心,下达指令,“炉底这部分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武装部和航空部那边最近急需一批钢材,咱们现在的研究重心暂时要倾斜于生产这边。”

    “这些问题先记下来,会后统一整理出来,等研究完生产这边的事情,咱们再回来研究这些问题。”

    胡开济其实并不赞同这种做法,不说设备完全投入使用产生的损耗会影响后续设备构造的研究,就是不提前把设备吃透、研究明白,那么生产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他们就提供不出来,这对于研究小组和车间人员的生产、生命安全都存在极大隐患。

    但是上边有上边的考量,航空部那边是领导人亲自说要搞起来的,武装部这边急需一批武器用于新任务,两者都是重中之重,对比之下,设备的普及反而可以暂缓。

    林冉之后,陆陆续续有人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叙述了一遍,潘鸿低头在本子上刷刷的记着。

    等到最后一个人讲完,潘鸿从本子里抬头,放下笔,甩了甩因为着急跟上大家语速而酸痛的手。

    这场会议因为保密和专业性,并没有要求厂里的记录员参会,林冉虽然有过记录经验,但她也是研究员之一,有自己的发言,所以也不合适,最后这项重任就落在了潘鸿身上,好在他只是简单的记一些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是谁,具体的情况会在会后跟当事人进行沟通和登记。.

    第 123 章

    潘鸿:“大家的问题我已经记了下来, 会后会与各位确认整理。 ”

    “下面来说一下后续的工作安排和部署。就像刚刚胡组长说的, 咱们接下来的重心要偏向于生产方向。”

    “目前生产中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原料配比和控温这两个问题。截至昨天晚上, 新型高炉投入使用已经有七天,为了配合我们的研究数据取样, 中间有数次中断,这部分数据目前缺乏连续性,也缺乏大量的样本, 这些都需要时间,我们现在最缺的, 也是时间。

    咱们先来聊聊控温这块吧, 李工,这块一直是你带着,你先来说说。”

    李文运是一个戴着眼镜的五十岁左右中年男人, 最近一个月为了适应熔炉高温, 直接在厂里剃了光头,避免因为燎到头发而耽误研究。这会儿听到自己的名字,李文运推了推眼镜, “关于控温这块,我们对高炉下部的风口温度进行反复调试取样, 从800℃开始,每50摄氏度为一个阶梯, 试验到1500℃,因为时间的关系,现在掌握的最适宜温度区间是1000到1300摄氏度, 如果还想再精确这个范围,除了需要时间以外,还要看这个原料供应这边。”

    原料配比研究不出来,所谓的最适宜温度就永远是扯蛋。

    潘鸿‘嗯’了一声,然后看向坐在林冉身边的高远见,“原料这块,远见说说吧。”

    高远见和潘鸿同龄,两人都四十七八的年纪,上料配料系统一直是他在带人研究。

    高远见:“关于上料这块,这七天我跟几个同事采样发现,冶炼一吨生铁大概需要2-4吨原料,不过因为中途一直在调试温度,所以无法得